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硬基石”,就业增收是“大民生”。近年来,昭通市立足区位、资源优势,以“招商引智、筑巢引凤”为引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抓民营经济、大抓招商引资、大抓返乡创业,因地制宜“招小商”,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注意将部件精准对位,沿着标记线缓慢移动,确保两侧平齐,对准中心点固定。”在镇雄县以勒镇葡泉社区新打造的“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里,车间主任闵昌文正指导新招聘的员工制作鞋面。这批“学员”共有42人,都是附近的群众。公司将对他们进行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就能正式上岗。闵昌文介绍,车间实行“人性化管理”,特意调整工作时间,方便员工接送孩子上下学,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当前,镇雄县正在开展省级“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通过“招小商”,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已有4家入驻镇雄县产业园区的企业在乡镇、社区建了6个“分厂”,把就业机会送到群众家门口。葡泉社区“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是镇雄县纺织服装产业园云南龙升誉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带动“能人”在乡镇建设的“分厂”,可以吸纳100人就业,达产后每月可完成5万双鞋的加工订单,工人月收入平均可达3000元以上。在这里上班的务工群众刘幺妹表示,因为要带小孩不能出去务工,这个厂刚好建到家门口,这样她既能上班又能照顾小孩。她很高兴有这样的工作机会,觉得能学到一门技术也很好。
云南龙升誉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位于镇雄县纺织服装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这批工人共有200多人,他们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操作非常熟练。工资按计件所得,最高的每月可达7000元。员工邹健说,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有4000元。
下转第2版
◆记者 黄庆波 刘晓晶 王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