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28日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助力绥江群众挣钱又顾家

外出挣钱,就顾不了家;待在家里,就挣不了钱。顾家和挣钱,这一困扰无数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如今绥江县已有了破解之法。

去年以来,绥江县各基层党组织牵头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福兴社区是绥江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有搬迁群众1318户4963人,其中劳动力3131人。暮春时节,走进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装领、拼缝、锁边……几十名工人正赶制一批校服。

“这个月车间已经进入生产旺季,工人全员上岗赶制这批校服。”车间负责人兰焰表示,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的产值能达到600万元。

2024年,福兴社区通过“招小商”引进服装生产企业,并以闲置厂房入股,在社区办起“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吸引了4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陈明银和妻子原本在浙江的一家服装厂务工,2024年双双返乡。就业帮扶车间离家仅有几分钟车程,夫妻俩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务工,去年收入达10多万元。“在这里上班的收入相当于纯收入,因为不用租房,厂里还管饭。”陈明银由衷地说,家门口上班,既挣了钱,又照顾了老人和孩子,比在外面强多了。

车间主任兰成奎介绍,车间实行灵活的工作制度,员工可根据家庭需求请假,遇到突发情况能在短时间内返家。企业还腾出一间空房作为儿童活动室,聘请了专人照护孩子,孩子放学后可以在活动室写作业、看电视、玩玩具,让父母安心上班。

在南岸镇,当地供销社与企业合作,将闲置的移民安置房门面改造成微型服装车间。上楼就是家,下楼能挣钱,当地群众为此纷纷点赞。

“上班时间特别人性化,有什么事可以请假,家人有什么事,两分钟就能赶回去。”张顺香是进入车间的第一批返乡工人,如今已成为生产技术骨干,她开心地说,上个月她领了5000多元工资。

就业帮扶车间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为了让招引落地的企业运营好、发展好,南岸镇党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帮我们找厂房、找订单、招工人,用水用电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优惠政策,我们返乡创业感到非常安心。”车间负责人罗荣剑说,下一步,企业还要扩大生产规模。

绥江县人社部门积极向群众推介岗位,组织群众开展“订单式”培训,向企业输送工人,同时通过发放吸纳就业奖补资金,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就业一个月以上的,我们按照企业发给工人工资的15%兑现吸纳奖补资金;吸纳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照企业发给监测对象工资的40%、发给脱贫劳动力工资的20%兑现吸纳奖补资金。”绥江县人社局就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经初步测算,2024年,仅福兴社区和南岸镇的两家就业帮扶车间,就能兑现约6万元吸纳就业奖补资金。

目前,绥江县已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11个,覆盖5个镇,累计吸纳253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45人、留守妇女164人、残疾人2人。

◆通讯员 罗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