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27日

2025年3月3日下午4时,威信县城西北角的扎西会议纪念馆里,前来参观的游客陆续离开,卓家勇正在处理游客电子留言簿程序优化问题。

他身着浅灰色夹克,面带微笑,架在鼻梁上的那副宽边眼镜彰显出他作为文博工作者与众不同的风采。

在纪念扎西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扎西会议纪念馆刚刚完成新一轮的改造提升。

展厅庄重大气,共上下两层。丰富的文物陈列、生动的场景复原以及翔实的图片资料,给游客带来了超出预期的参观体验。此刻,云南扎西干部学院的老师们正分成几组,深入熟悉新的展陈内容,为即将开展的课程认真备课。卓家勇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和我们碰头,因为,他还在与布展公司就展陈细节进行最后的补充。

结束这些琐事后,卓家勇来到位于纪念馆进出口一侧的值班室。在简陋的值班室里,记者与卓家勇开始了一场有关扎西会议的对话。

“中央党史研究室2006年下发的《红军长征基本史实和重要提法》文件,把扎西会议作为长征中的34个重要事件之一单独陈述,这是对扎西会议历史地位的重要支撑。”谈及扎西会议的历史意义,土生土长的威信人卓家勇目光坚定,话语中满是自豪。

1997年7月,从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毕业后,卓家勇回到威信县麟凤中学任教;2001年,被调到威信县广播电视局从事新闻工作;2012年12月,因工作需要,被调至扎西会议纪念馆担任馆长,开启了他最不熟悉的文博之旅。

“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就要讲好扎西会议的故事,更要尽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卓家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走南闯北,走访了众多党史专家、文博专家,虚心向老馆长、老同志请教;走村串寨,征集红色文物,探寻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四处奔波,为拓展扎西会议纪念馆陈列内容寻求支持,全力推进“一馆三址”建设。为服务好每一位参观者,自2013年春节起,他作出纪念馆全年365天开放的决定。

202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卓家勇代表扎西会议纪念馆前往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能够代表扎西会议纪念馆登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最高平台接受荣誉,这不仅是对单位工作的高度认可,于卓家勇个人而言,更是职业生涯中意义非凡的高光时刻。记者以为他会给我们复述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的精彩瞬间,但出乎意料,卓家勇自始至终没有提及这件事。

我们只是在扎西会议纪念馆申报材料里,看到了以下内容:2020年以来,扎西会议纪念馆累计接待各族干部群众62.5万人次。扎西会议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这些文字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卓家勇讲述的扎西会议故事,如何承载起一个地方的红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