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正勇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更是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是人口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更要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共享。因此,一个地方要有可见的经济发展,更要有可感的包容品质。
一个地方有多大包容,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少资源。如昭通,如果仅作为昭通人的昭通,其格局和资源就仅限于所辖的行政区域;如果作为中国人的昭通,就能集聚中国的资源,得到全国赋能。因此,包容不仅是一个地方应有的格局,更是一个地方自身发展的需要。
全国各地,不是也不可能是只有“土著”,光有“土著”,建设不好一个地方,更支撑不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因此,一个有活力的地方一定是兼容并蓄之地,一个有魅力的地方一定是海纳百川之地,一个有竞争力的地方一定是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和谐友善之地。
城市再大、马路再宽,也有拥堵的时候,甚至越大的城市越拥堵。面对堵车,有人会不停地按喇叭、轰油门催促,甚至发牢骚、骂脏话;也有人会听听音乐、看看路上的风景,放松心情。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可能会被踩到脚或者撞到肩,对此,有人认为这是有意找碴便恶语相向,也有人认为这是时空交错的缘分报以莞尔一笑。恶语相向的可能引发一场冲突,种下一个恶果;莞尔一笑的可能善结一段良缘,获得一份友情。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文明高度。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只会让社会关系陷入紧张;相互体谅、温柔以待,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态。而后者,正是人们心之所向的理想家园。
一个地方有多大包容,就会获得多大认同。一个充满包容的地方应该是这样: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不管是健全者还是残障人士,都能平等参与经济活动,迅速融入当地文化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在此安居乐业,拥有亲切的体验感、真切的获得感、满满的幸福感。这样的地方,必将赢得市民和游客深度认同,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家园一样对待。
我们坚信,昭通就是这样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