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应邀在江苏南通、海安、盐城开展3场文学交流活动,反响热烈。海安是全国第十个“文学之乡”,当主办方得知昭通是全国第六个“文学之乡”后,特意将活动主题定为“文学之乡的跨界对话”。我在交流中谈到,自己正是昭通文学精神的传承者之一——在昭通这片热土上,无数作家以笔墨书写梦想,连接时代。文学赋予我们力量,我们也以各自的方式拓展着文学的意蕴。
我并非最优秀的网络作家,但足够幸运。这份幸运源于多年的坚守与奋斗。无论创作何种题材,我都坚持接地气、行正道、扬正气,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作品,兼顾文学性与市场性。我会写热门题材,但绝不随波逐流;我会追求荣誉,但始终坚守自我。作为业余创作者,我用6000多个深夜的耕耘,完成了2000万字的作品。正是这种坚持,让《国色芳华》在发表14年后依然被读者喜爱,让《画春光》入选中国现代文学馆“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新时代文学成就展,也让《世婚》《澹春山》等作品赢得读者的认可。
文学之路并非坦途。当我发现同期成绩相当的作者取得更大突破时,我意识到创作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进行学习、交流与推介。昭通远离文化产业前沿,大多数网络文学平台、研究机构、影视公司都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为此,我主动走出云南,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同时也让外界看到,来自昭通的作家并不逊色于他人。
作家要以作品立身,也要严于律己,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昭通作家,我深知自己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着云南作家的形象,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当选云南省作协网络作家分会主席后,我更加努力,一方面团结省内网络作家,引领网络文学创作方向;另一方面积极向中国作协推荐云南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希望更多云南作家和作品能被看见。
结合自身经历,我想为昭通文学发展提三点建议:一是在传承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二是注重人才培养,为优秀作家创造更好的创作条件;三是主动搭建平台,助力昭通文学“走出去”。
云南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主席 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