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打造省级区域教育中心》
“大课间,老师和学校领导会组织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减轻压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我更能感受到快乐。”昭阳区省耕学校八年级的学生秦思雪说。昭阳区省耕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昭通市教育补短板项目之一,2023年6月一期建成投用以来,该校按照“健康为重、品德为先、质量优先、贡献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观念转变和实践落实双线推进,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尽管办学才一年多,但该校已吸引1783名学生就读。“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接下来,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办成老百姓喜欢的好学校。”昭阳区省耕学校校长王崇相说道。
仅2024年,昭通市就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1.9万个,有效缓解了全市学位紧张的状况。“我们主要通过‘四个一批’(新建一批、改建一批、 扩建一批、配建一批)的思路,投入50亿元实施192个教育项目,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167所,新增 学位7.2万个,基本补齐了各阶段学位的短板。”昭通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介绍道。
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昭通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中央、省的部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组织领导上,市委书记率先垂范,担任挂联学校“编外校 长”,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挂联学校全覆盖,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部提级由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在资金投入上,综合采取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等方式给予资金保障;在政策激励上,出台《昭通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立足新阶段,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省级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到 2030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到2035 年,真正建成‘教育强市’,成为省级重要区域教育中心。”昭通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