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深入推进“生态强市”建设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守好绿水青山,更要铸就金山银山。近年来,昭通市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竹产业,在长江上游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眼下正值筇竹笋采收旺季。在大关县木杆镇,超百万亩的筇竹林翠绿茂盛,竹农们正抢抓时节采挖竹笋,林间一片忙碌景象。
“早上六七点钟出门,今天我们一家4口采挖了600多斤笋子。去年家里卖笋子收入4万元,今年笋子的收购价在每斤4.5元左右,一个多月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木杆镇银吉村笋农龙文涛告诉记者,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大关产出的筇竹笋鲜嫩爽脆,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
昭通是我国重要的混生竹林分布区、竹类植物种类丰富区之一,也是全省竹资源第一大市。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昭通市将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深挖竹潜力,做好竹文章,做大竹基地,做强竹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两山”转换有效路径。截至2024年,昭通市年产鲜笋50万吨,竹产业综合产值达191.6亿元,辐射带动210多万人增收。
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碧水泛波,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这一蓝一绿已成为昭通百姓致富的新经济增长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林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昭通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的种植面积分别达85万亩、237万亩、9.7万亩、155万亩,综合产值均突破100亿元。同时,依托三大水电站,统筹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2519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90%。
推进“生态强市”建设,是维护国家和云南生态安全、实现昭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以‘生态强市’建设为引领,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治污设施短板,扎实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打造生态示范样板,努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让昭通的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昭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