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17日

小河镇樱桃红满枝

本报讯(通讯员 王 也)4月的牛栏江河谷,暖风携着樱桃甜香翻山越岭。走进巧家县小河镇坝统村,漫山遍野的樱桃树上缀满了红宝石般的果实,圆润的樱桃在绿叶掩映下晶莹透亮,果农的笑声与鸟雀啁啾声交织,奏响了山乡最动听的“交响曲”。

地处干热河谷地带的小河镇,年均日照时长超过2000个小时,为樱桃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坝统村、六合社区沿河分布的百余亩樱桃园,宛如镶嵌在绿绸上的红宝石项链。由于河谷地带气温高、花期早,这里的樱桃比周边产区早熟10天左右,抢占了市场先机。

“小河樱桃熟得早、品质好,但过去因运输损耗大,卖不上价。现在都香高速公路通车了,40分钟就能到达昭通,3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昆明,根本不愁卖!”来自昆明的收购商李俊边装箱边称赞。

晨曦微露,种植户金荣有的樱桃园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三五名工人挎着竹篮穿梭林间,手指轻捻间,颗颗樱桃滚落筐中。“别看这樱桃个头不大,但果香浓、味道正,深受市场青睐。”金荣有轻抚着挂果的枝条,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3年前种下的樱桃树如今已全部挂果,他身后的山腰处,去年新建的蓄水池在阳光照耀下泛着银光,蜿蜒的滴灌管网如血脉般滋养着每一株果树。

不断发展的产业激活了乡村的闲置资源。在六合社区樱桃采摘园,居民李章凤挎着竹篮轻巧地攀上梯架,指尖捏住果柄轻轻一扭,樱桃便落入掌心。“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挣工钱,一天80元,收工后还能赶回家给娃娃做饭。”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道。像她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每年的樱桃采摘季他们都在樱桃园里务工,人均可增收1500余元。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地樱桃产业正从传统种植向多元化经营转型。近年来,小河镇依托党建引领,积极争取衔接资金,修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在樱桃主产区修建6个蓄水池、铺设3.5公里管网,让清泉直接流进大部分果园。“2023年,我们组织农户到昭阳区苏家院镇实地考察后,引进了3000株抗病性强、果形更好的‘红玛瑙’樱桃。”小河镇经济发展办负责人指着樱桃产业示范基地介绍。这些由政府免费提供的苗木,与本地传统品种形成互补,老品种留住忠实客源,新品种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目前,该镇正申报“河谷樱桃”地理标志,并规划建设樱桃酒坊和观光步道,推动樱桃亩产值从8000元向1.2万元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