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15日

从差0.25分到争0.5分

——乡村教师曾洪权的教育哲学

记者 田朝艳 文/图

3月26日,星期三,清晨6时45分,镇雄县尖山乡的群山还笼罩在薄雾中。曾洪权已经起床,简单洗漱后,他抱着一摞作业本走出家门。初春的山风带着寒意,他不由得紧了紧外套。

7时,曾洪权准时推开陇家湾小学的铁门。这所被群山环抱的乡村小学,即将迎来新一天的生机。“老师好!”“曾老师早!”孩子们清脆的问候声此起彼伏。他微笑着点头回应,目光扫过每个孩子——红领巾是否戴正、外套纽扣是否扣好……这些细节他从不放过。

7时20分,陇家湾小学的439名学生全部到校,曾洪权的角色也从“护学员”转变为“教书匠”。他走进课堂,开始一天的教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一年级的语文课、四年级的艺术课、一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语文兴趣活动……他穿梭于各教室间,从清晨到日暮,从青年到中年。18年的教学岁月里,他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初心。

然而,成为一名教师并不在他的人生规划里。

时针拨回到2004年的夏天,面对家人劝他报考师范学校的建议,年轻气盛的曾洪权执意选择了土地管理专业。“那时候根本不想当老师。”回忆起当年的选择,他笑着摇头。转折发生在实习期间,每天翻山越岭的测绘工作让他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动摇。

2008年,大学毕业的他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作为尖山乡仁厚村人,他心仪的岗位是离家最近的陇家湾小学。然而,他与前一名相差0.25分,结果前一名优先选择了陇家湾小学。

就这样,因为0.25分的分差,他与陇家湾小学失之交臂,只能选择到离家较远的半坡小学任教。“就像一道选择题的差距。”这个数字成了他心中永远的印记,也化作他教书育人的动力。

从土地管理专业跨界到三尺讲台,初到半坡小学时,这个毫无教学经验的“门外汉”一度手足无措。这时,兄长的话在他耳旁响起:“我们都是农村孩子出身,你要竭尽所能地教好学生,能帮助一个是一个。”于是,他模仿以前老师上课的样子,拿起课本,站上了讲台。他翻烂了教材,自费购买各种辅导资料;他偷偷去听老教师的课,把每个教学技巧都记在本子上。经过不懈努力,他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全乡一直名列前茅。

2019年,曾洪权终于调至陇家湾小学。0.25分的遗憾也早已化作教书育人的执着。当他的3个学生因为0.5分之差和城南中学失之交臂时,他更加坚定了不能让分差成为学生的遗憾的信念:“每个0.5分都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此后,他一面提升教学能力,一面总结教学经验。“对待学生,要用真心换真心,不仅要和学生培养感情,也要恩威并用,用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说到如何有效管理学生、提升课堂质量,他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陇家湾小学每周二的教学交流研讨会上,作为优秀教师的他,经常和大家分享教学经验。

“这么难的字她都会写了,我们是不是要给她一点掌声。”“太聪明了,我的孩子们!”“这道题很难,谁要挑战一下?”……课堂上的曾洪权,时而风趣,时而严肃,时而活泼,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面对调皮的学生,他也会很严肃地批评教育:“这世界上,除了你们的父母,只有老师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真心希望你们成才的人。”以真心换真心,学生们也慢慢地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并心怀感恩。“我们很喜欢上曾老师的课,很有趣。”“曾老师对我们很好!”学生们说,他总有办法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曾洪权购买课本、试卷,仔细分析课程设置标准,研究试卷题型、结构,归纳总结考试规律。他全面培养学生阅读、书写、朗读习惯,从规范写字到答题思路,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只为帮助学生争取每一个0.5分。

爱是相互涌动的暖流。2024年6月,曾洪权所带的六年级学生毕业了。在毕业晚会上,当大家提议“以水代酒”敬老师时,学生立马喊道:“我们曾老师不能喝冷水!”几个学生立即跑去接了杯热水。捧着温热的杯子,这个平日里坚强的硬汉瞬间红了眼眶。每次提及这些往事,他依旧忍不住动容。

这样的温情时刻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曾老师在4月份检查出身体有问题,需要立马做手术,但为了不耽误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他一直坚持到学生考完试才去做手术。”陇家湾小学校长程丰贵听到我们的对话,讲述了背后的故事。“六年级是关键时期,临时换老师会影响孩子们。”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藏着曾洪权3个月带病上课的艰辛。

刚带完毕业班,他又接手了一年级的教学任务。然而,当四年级数学老师因请产假无法授课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他主动请缨担任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四年级是很关键的阶段,我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想影响学生。”每次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曾老师是真的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善于担当、爱生如子、言传身教,这些优秀品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程丰贵说道。

18年的光阴里,曾洪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有人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有人去了更远的城市读书。而他自己,依然每天6时45分起床,7点准时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重复着整理学生们的红领巾、批改作业、家访的日常。

作为学校出了名的“万精油”,他不仅是教学能手,还颇具艺术天赋。由他负责设计、带领大家排练的特色大课间活动深受师生的喜爱,并获得了镇雄县2024年中小学生大课间展演比赛小学组一等奖。常年的操劳,让他的嗓子变得沙哑,皱纹也悄然爬上脸庞,但他从无怨言,始终牢记兄长的教诲,用心用情教好每一个孩子。

夕阳西下,放学的铃声响起。曾洪权像往常一样站在校门口,目送学生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