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14日

“成长驿站” 托起希望与梦想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备受关注。在镇雄县,“儿童之家”、农家书屋、春苗学校等地的暖心举措相继落地见效,课后、周末、寒暑假和节假日里,3万名留守儿童有了专属的“成长驿站”,用知识传递与心灵陪伴托起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

周末课堂托起七彩童年

“在这里很开心,可以跟‘爱心妈妈’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假期和周末我都会来。” 镇雄县呢噜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沛泽苑社区儿童周永秋一边用黏土捏着小花一边告诉我们。

每到周末,沛泽苑社区“儿童之家”都会变身创意工坊,孩子们在“爱心妈妈”和志愿者的陪伴下,做手工、玩游戏、学知识,尽情享受欢乐时光。“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快乐。”志愿者康美玲是一个9岁孩子的妈妈,在“儿童之家”已坚持公益陪伴4年。她激动又自豪地说:“孩子们会从家里带糖果来跟我分享,真的太幸福了,这是他们对我个人的一种认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在“儿童之家”隔壁8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内,孩子们正在社区党总支书记秦雪芳的带领下朗诵课文。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农家书屋成了孩子们的托管中心和“第二课堂”。碰上周末和假期,53名志愿者轮流值守,为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等服务。说起和孩子们的相处,秦雪芳顿时哽咽起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家长陪伴是很心酸的,所以我们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做他们坚实的依靠。”

沛泽苑社区还整合了民警、教师等专业力量,共同开展作业辅导,既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使托管中心成为安全教育、兴趣培养的重要平台。“对留守儿童来说,最需要的是关心和关爱。”镇雄县南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我们尽量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有老师陪伴,回到家里有社区工作人员陪伴。通过提供连续的关怀,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春苗学校重塑家的温度

当我们走进镇雄县春苗学校时,学生们正在操场上跑步、跳绳、打篮球……

这是昭通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针对特殊家庭的少年儿童进行关心关爱的封闭式全寄宿制学校,由镇雄县旧府街道原酒房小学改造而来。学校整合了350多万元资金,新增43个教师编制,成功建成了一所全托管学校,解决了700多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学习和关爱问题。

“我们既是老师,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春苗学校校长郭祥远介绍道,学校致力打造“像家庭一样的学校,像父母一样的老师,像兄弟姊妹一样的同学”,探索“吃、住、学、乐在学校”的管理模式,给孩子们提供家的温暖。“我们不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教育内容,还要承担对孩子们的监护任务,让这些孩子有人教、有人管、有衣穿、有饭吃、有学上,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郭祥远补充说。

教师丁薇说:“我依然记得第一天走进教室的情景,孩子们很胆怯,不敢来和我交流。”那天,丁薇没有进行教学,而是主动和孩子们拉近关系,成为朋友,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经过半年时间的相处,孩子们逐渐变得活泼开朗。

在春苗学校,孩子们不仅能接受优质的教育,还能通过参加乒乓球、象棋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归属感,有的甚至周末都不愿回家。

“在学校比在家里开心。”学生张渊说,学校有关心他们的老师,还有一起玩耍的小朋友。

“老师们很好,既贴心又漂亮,像天使一样。”学生袁星月云说,“我以前成绩不好,现在进步了很多,可以考八九十分了。”

镇雄县的“儿童之家”、农家书屋及春苗学校,以切实行动为特殊家庭的儿童构筑温暖、快乐的成长空间,有效破解了教育与成长的难题,用爱与关怀托起希望,助力孩子们茁壮成长、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