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14日

“一老一小” 民生温度丈量社会治理高度

在镇雄县,一场关于爱与陪伴的温暖行动正在展开。通过创新社工服务、教师结对帮扶、政府机制保障等多措并举,这个地处乌蒙山区的人口大县为1.04万名留守老人和3万多名留守儿童撑起温暖的天空,让银发笑颜与稚嫩童声绘就基层治理的暖心画卷。

银发重拾童趣 生命长河留痕

“这是什么?”“耳朵。”“哈哈哈,这是嘴巴……”在镇雄县南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李顺宽和邻居们在社工的带领下重温童年游戏,皱纹里盛满笑意。他说:“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可以在社区里重返小时候的欢乐时光,学插花、捉迷藏、做游戏让我感到很幸福,这样的生活确实不错,而且社工们对老年人也比较关心。”

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这个省级社会工作示范站创新推出“生命长河”服务。社工们通过入户访谈,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经历,梳理他们的人生故事,并将其制作成图文卡片送给他们。“主要是陪伴老人,让他们有一个倾诉对象。”镇雄县南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陈惠林表示,开展“生命长河”服务还能为老人们提供心理支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里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在回溯人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意义。

“她们来陪我们摆龙门阵,不经意间又过完了一天,她们离开后,我发现自己开心多了。”文德苑社区的李朝芝感慨道,这样的陪伴很舒心。

教师化身“家长” 舌尖心间双温暖

傍晚时分,新村社区的罗先琼家飘出阵阵饭香。这对“教师夫妻档”的小家,是班上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在这里就有家的感觉。”学生徐钰彤一边做作业一边说,她放学了就会来这里,罗老师会做饭给她们吃,还会辅导她们的作业。

“罗老师像妈妈一样。”学生余泽丹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家。

“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务工,我们希望能代替他们的父母照顾他们,让他们多学点知识。”罗光琼的丈夫朱家朝常常变着花样地做孩子们爱吃的饭菜。“他们喜欢吃洋芋,所以我每顿都会做洋芋,瘦肉或者腊肉也是必备的。”

“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不帮助他们,谁来帮助他们。”和丈夫一起忙着准备饭菜的罗先琼说。

罗先琼所在的文德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建学校,全校2000多名学生中就有565名留守儿童。“每名留守儿童都有‘校园爸妈’。”校长周丽告诉我们,“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学校建立了两级帮扶机制,校领导挂钩到年级,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挂钩到学生个人,确保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生施策,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

制度组合拳托底民生

作为云南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县,镇雄县通过打好“制度+平台+人员”组合拳,建立结对关爱机制,明确托管代理、包保、监督三方责任,建成5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62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实现1万多名留守老人和3万多名留守儿童“有人管、有人问”。镇雄县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形式,对实施全过程的关爱帮扶,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从白发苍苍的笑颜到孩童欢快的笑声,镇雄县用民生温度丈量社会治理新高度,让关爱成为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一老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