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08日

让微光聚集 让爱心接力

2025年3月中旬,接到《昭通日报·教育强市》改版采访任务——蹲点采访基层教育工作时,一种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这次采访将打破常规,我要真正地走进受访者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3月24日 晴 23℃

13时,我、毛利涛、罗丹、田朝艳、兰波一行5人从昭通日报社出发。一路上,阳光正好。首站前往镇雄县尖山乡陇家湾小学进行采访。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前行,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距镇雄县城50多公里的陇家湾小学。我们与校长程丰贵简短交流后,17时25分,放学铃声响起。程丰贵略带歉意地说,他要去送学生出校。

我有些意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每天都如此,还是仅仅因为我们到访才这样?殊不知,接下来的3天,陇家湾小学给予我太多惊喜、感动与温暖。

3月25日 晴 23℃

6时50分,我们从尖山乡集镇迎着晨曦出发,开启美好而新奇的一天。

7时20分,到达陇家湾小学后,我们打算全程参与当日教学活动。

陇家湾小学共有6个年级6个教学班,439名学生和13名教师。令人瞩目的是,该校不仅成功实现从村辖小学到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更以439名在校生规模,成为县域内村级以下学校中屈指可数的办学典范。

7时30分,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让我惊讶的是,这所群山环抱的小学,所有学生竟然能如此早地自觉到校晨读。一旁值守的曾洪权老师介绍道:“每天7时起,学生们便陆续进校,7时20分前全部进入教室晨读。”

晨光中,全体师生迅速进入状态,开启一天的教学活动。正是这样一群老师和学生,让这所深山里的校园充满朝气与希望。

9时55分,学生们迎来20分钟集体活动时间。兔子舞、打跳、手指舞等特色课间项目次第展开,学生们伴着欢快的节奏尽情地舞动。音乐节奏从激昂渐至舒缓,张驰有度,20分钟的运动时间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体能锻炼。这种充满趣味的课间活动,既可愉悦身心,又能强健体魄。

12时,学生们迎来午餐时间。学生们依次走出教室,有序来到打饭处,自取餐具后按需取用标准化套餐——两荤一素一汤。整个流程无需食堂阿姨打菜,也无需老师监督,秩序井然。

看着这般守纪律的学生,我相信他们长大后,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恪守规范、自觉自律。

16时45分,在第四节课上,我们为学生们增设了关于无人机、相机拍摄的讲解内容。“哇,好神奇!”“无人机是怎么飞上天的?它飞到哪里去了?”“我想拍照,我想和好朋友一起拍照。”学生们好奇极了,不停地问这问那。

我们的初衷是,让大山里的学生们对这些设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发他们对大山外的世界、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17时30分,放学的铃声响起,学生们依次排队沿楼梯右侧下楼。他们像一个个小战士,上学、放学都排成直线行走。到校门口,每个学生都会向老师敬礼、挥手,说“老师好”或“老师再见”。

不论学生在何处遇见我们,都会大方热情地问候:“老师好!”学生们展现出的文明素养,正是这所学校的13位教师悉心教导的成果。

3月26日 晴 28℃

刚送走星光,又迎来晨曦,我们已经启程。

昨晚,听完老师们每周一次的分享交流课,回到住处时,夜空已布满星光。

5时50分,乡镇上一片寂静,村庄里的公鸡还没睡醒,我们便驱车前往陇家湾小学,新的一天开始了。

6时30分,我们分为两组跟拍校长和老师们的一天。

8时20分至11时55分,被程丰贵称为“万金油”的教师们不断更换课本,依次完成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不仅要跨学科教学,而且还做到上哪门课就精通哪门课。这种情况一方面源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则出于他们对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16时45分,我以临时老师的身份走进五年级教室授课。我从丰子恺先生的《手指》一文展开,讲述团结与包容的道理,再引申到学好语文的意义,鼓励学生追逐文学梦、记者梦。“相信自己,你们可以做得更好!”面对60多名学生,我内心十分激动,而学生们也积极回应。课堂气氛热烈,互动频繁。短短45分钟,既不足以让我充分讲授知识,也不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倾述梦想。

当梦想拨动第一缕春风,所有的成长与蜕变都在星光下如花绽放。这一刻,我感到很幸福,因为这群学生成全了我当老师的梦想。

3月27日 晴 30℃

12时,田朝艳买来很多糖果,打算吃饭时分给学生。没有谁告诉学生怎么分配,但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只拿一颗,他们懂事的样子让人动容。有个学生拿了一颗糖果后,小心翼翼地装进衣服口袋里,说要带回家给妹妹吃。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必定善良且富有责任心。这份教养,与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糖果很甜,学生们的笑容更甜。

12时30分, 学生们围在我们身边说说笑笑。很多学生问我:“老师,您为什么只讲一节公开课?为什么不去我们班讲课?”我和学生们约定以梦为马,高处重逢;纵使泪光闪烁,也不言离散。我知道,因爱心接力的芬芳,早已沁入每一段前程。

14时许,我和毛利涛来到“一师一校”的田坝小学。50岁的刘大举是名编外教师,他在这所小学坚守了27年。目前,学校只有10名一、二年级学生,但他依然每天7时20分准时到校,风雨无阻地完成语文、数学等4个科目的教学工作。这所学校曾连续7年在全乡一、二年级期末统考中位列第一名。但是,这个学校还能存在多久?刘大举还能坚守多久?谁也不得而知。

17时,我们返回陇家湾小学。全体师生为我们举办了欢送仪式,我们何德何能,竟能获此厚待?《听我说谢谢你》的音乐缓缓响起,孩子们用手语配合着歌曲的旋律。我们挥手说“再见”,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在这所学校里,我看到了许多温暖的瞬间,老师和孩子们的灿烂笑容让我感动。

18时许,我们驱车绕行山路、徒步穿越小道、翻越几道山梁,再次来到昨天家访过的学生家中。受访的是一对分别就读三年级、四年级的姐妹。她们的父母因特殊原因一直没有回家,姐妹俩每天早上需打着手电筒步行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学校。姐妹俩和奶奶一起生活,这无可奈何的生活现状,让我们流下了眼泪。

我们将买给她们的衣服及一些食物送到她们手中,这份微薄的心意,但愿能为她们带去一丝温暖。看着姐妹俩爬上高高的山顶,我们希望她们的明天不再有悲伤。

微光汇聚,爱心接力。虽然这次采访已经结束,但我们和陇家湾小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孩子们会在年轮的光影中茁壮成长,而我们和陇家湾小学师生的故事必将延续下去。

陈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