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娟 刘兴刚)近日,一场主题为“活力城市”的设计思创活动在昭通华宇特色学校河滨校区举行,来自该校初中部的60余名孩子耗时7个小时,用独特思维,设计出了可承载青少年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的城市模型。
本次活动以“问题驱动、实践赋能”为核心,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系统提升师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活动采用“设计思维五步法”创新模型,引导参与者从同理心出发,经历从问题定义、创意构思、原型制作到迭代优化的完整创新思路。在模型搭建过程中,参与者通过跨学科实践,综合运用生物、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借助木板、钻孔机等材料和工具将创意转化为实体模型,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城市模型得以呈现。
“我们的城市有3条生命线!”学生吕佩蓉指着模型揭秘,“厨余垃圾分类后转化成能源再利用、雨水收集后用于灌溉园林、胶囊列车解决上下班通勤难题。”当被问及设计理念时,孩子们的答案直指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次活动不仅构建起了“学科交叉+技术创新”的双螺旋体系,还建立了“理论+实践+迭代”的闭环学习模式,真正形成师生共创的协同创新机制。活动中,每个小组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头脑风暴到实物制作的全流程,并结合答辩的方式展示制作成果。
此次设计思创活动的开展是昭通华宇特色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标志着该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突破,为新时代创新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昭通华宇特色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此类创新活动,构建常态化创新实践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