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02日

石榴结籽心连心

———昭通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乌蒙大地多锦绣,彩云之南正芳菲。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为乌蒙大地各族儿女注入了强大的前进动力。

昭通民族众多,生态良好,区位独特,在云南的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四季轮回中,各族群众在昭通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相处,合力搞建设,一心谋发展。一篇篇团结奋进、共兴共荣的民族团结和谐华章在这里悄然谱就;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见证着昭通各族干部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锦绣图景在乌蒙大地精彩呈现。

民族之花绽异彩 团结创建步步高

近年来,昭通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持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举办“党政领导干部统战民族宗教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各类培训58期,累计培训6500人次;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学习教育口袋书》、宣讲提纲等学习资料10万余册,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正确把握民族工作“四对关系”,切实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主题征文、书画摄影展,举办挖掘昭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研讨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0年成就展等活动,组建“乌蒙石榴红”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常态化宣讲,建成昭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昭鲁大道宣传教育长廊等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阵地,借助《中国民族报》《民族时报》等媒体,持续开展成效宣传和典型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地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故事。

昭通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创建省级示范单位186个。2024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昭通召开,推广学习昭通创建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考察时说:“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这句温暖人心的祝福,饱含了总书记对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引领,立足昭通实际,在强化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决策部署在昭通落地见效。

有形有感有效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昭通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梳理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蕴含的“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等历史价值,精心打造盐津豆沙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向各族游客讲解“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的重大意义,讲好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历史故事。

威信县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合部,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为了纪念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当地专门建立了专题博物馆——扎西会议纪念馆。

近年来,威信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讲好“扎西会议”故事、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凯歌为主题,以扎西会议纪念馆为核心,精心打造红色阵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有力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扎西会议纪念馆内,每一件展品都是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的见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些珍贵馆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更彰显了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扎西会议纪念馆不仅是缅怀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更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扎西会议纪念馆馆长卓家勇说:“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后,我深刻认识到,要进一步把各民族血肉相连一家亲的故事挖掘出来、传播开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素材,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同时,要积极与民族宗教部门、教育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开展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心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孩子抓起,从小事做起,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威信县高田中学教师陶家美说道。

2009年从红河学院毕业后,这位苗族教师就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陶家美用责任和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爱心和耐心呵护山区孩子的成长之路,将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与促进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怀,都默默倾注在三尺讲台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陶家美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互动中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民族团结教育已经成为威信县高田中学的一大特色。学校通过开设民族文化课、举办民族文化节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族知识、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陶家美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更坚定了我扎根山区、矢志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信心。我将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与全校师生一起,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不懈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在威信县,像陶家美这样投身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了每一个孩子心中。

记者 莫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