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4月01日

母享镇:小鱼塘承载致富新希望

◆记者 聂孝美 姜跃武 霍保明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赤水河流域的镇雄县母享镇穿洞村,一个个波光粼粼的鱼塘,承载着致富的希望。这里是昭通市美景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也是文先权和李竹夫妇追逐梦想的地方。

文先权今年46岁,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开过煤厂、当过医生,如今在水产养殖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他的妻子李竹,今年32岁,曾经也是一名医生,现在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的养殖事业。

走进这片占地400亩的鱼塘,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水面和欢快游动的鱼儿。这里养殖的鱼主要有草鱼、鲤鱼、金沙鲈鲤、叉尾鮰、花鲢、青鱼等品种,投放鱼苗达260万尾。对于文先权夫妇来说,今年是丰收的一年。

然而,丰收得来不易,文先权夫妇在养鱼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天气炎热时,鱼容易缺氧,这给养殖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确保鱼健康生长,文先权夫妇起早贪黑,日夜坚守在鱼塘边。他们随时观察鱼的状态,精心喂养,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鱼塘上时,文先权夫妇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先检查鱼塘里的水,确保水中的氧气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符合鱼的生长需求。然后,他们开始投喂饲料,根据不同鱼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饲料结构。在喂养过程中,他们细心观察鱼的进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除了投喂饲料,文先权夫妇还要密切关注鱼塘的水温、水位等指标的变化。天气炎热时,他们会增加增氧设备的运行时间,确保鱼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他们还会定期清理鱼塘中的杂物和污染物,以保证水质持续达标。

“水产养殖虽然辛苦,但看到鱼儿健康长大,丰收在望,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文先权笑着说。李竹则表示,虽然自己曾经是一名医生,但现在她对水产养殖充满了热情和信心。

经过几年的精心养殖,目前,文先权家的鱼长势良好。预计在今年中秋节前后,这些鱼就可以捕捞上市了。文先权夫妇充满期待地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市场提供优质、健康的水产品,同时带动当地的农民增收。”

如今,在文先权夫妇的努力下,公司已取得云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当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了母享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