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 韬 文\图
“请大家打开课本,今天学习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课堂上,一位年轻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讲授着政治课。学生们聚精会神,跟随她的讲解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这是马腾兵来到这个学校的第二个学期。在镇雄县泼机中学的课堂上,她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把深奥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刻苦学习 打牢功底
2020年,马腾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工业大学,从此与武汉结缘,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大学期间,除了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她还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服务时长达2000小时,获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银奖和省级金奖;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奖项近20项;组织参与“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项目,对接社区开展美育支教活动20余次;担任学生干部期间,组织各项活动50余次,获得各级学生干部荣誉10余项。这些经历,提升了她成为一名老师的美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她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马腾兵参加的一系列志愿活动坚定了她投身公益的决心。2023年10月,她报名参加了研究生支教团,跨越千山万水,面向基层、服务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心中的赤诚为笔,以满腔的热血为墨,为孩子们的梦想添彩上色。
2024年,马腾兵顺利考入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与学院前辈交谈中,她了解到云南、广西等地教师缺口较大,便主动请缨加入研究生支教团赶赴云南。凭借突出的实践经历和综合素质,她被推选为支教团队长。
远赴西南 用心支教
2024年7月,马腾兵与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抵达镇雄县泼机镇,立刻被当地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所吸引。她说:“早就听说云南风景如画、气候宜人,但我只到过昆明,所以对云南的了解甚少。这次有机会在泼机镇服务一年,既能深入了解云南的乡土人文,也是对个人阅历的重要补充。”
一来到泼机镇,支教团队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面对全新的环境和陌生的学生,马腾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筹备工作,积极与学校领导和同事对接,牵头组建学生会。针对高中新课标改革带来的教学挑战,支教团队勠力同心、团结互助,克服了教学管理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困难。
面对陌生的学生群体,马腾兵倾尽全力教导他们,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生。这位男生比较调皮,上课态度也不够端正,虽看似玩世不恭,却对政治课有着独到的见解。经过她的悉心指导,这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取得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这让马腾兵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她告诉笔者,作为教师,自身学识与能力总是有限的,而学生作为朝气蓬勃的一代,他们的身上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远比教授他们知识更有价值。
创新模式 培育初心
早在读本科的时候,马腾兵就树立了“要么出众,要么出彩”的人生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她不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作品展、主题日等活动。在以往的支教实习及调研中,马腾兵发现大多数乡村存在美育意识缺失、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美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不应被忽视。基于此,她认为乡村美育更应该成为关注的课题。因此,她开始探索“思政+美育”的教学模式。
2024年11月,马腾兵带领湖北工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协助镇雄县泼机中学举办首届“创意工坊”手工作品展览活动。活动以“爱国情·匠心梦”为主题,巧妙融合“爱国”“非遗”“环保”“航天”等多重元素,通过手工作品展览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扎实推进校园“大思政+美育”工作。
2025年3月,在共青团镇雄县委指导下,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镇雄县春苗学校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青春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支教团讲授了一堂特别的美育课,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光荣与励志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随后,马腾兵指导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画纸上描绘雷锋形象,让雷锋精神的高尚内涵在这座小城里绽放出新的花朵。
马腾兵用青春年华兑现了她的诺言——“像历届服务西部的志愿者们那样,接过教育的接力棒,扎根乡村,托起大山深处的梦想。在西部教育发展的这艘巨轮上,一个孩子也不能少!我将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中,马腾兵只是普通的一员,但正是这千千万万个“马腾兵”以涓涓细流之力汇集成教育振兴的江河,托举着乡村孩子的梦想,推动着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