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3月21日

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回访记

◆云南日报记者 和 茜 张文峰

刘宇丹 邢路扬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

三月的丽江,春意正浓。一场令人惊喜的春雪,把产业园区装点得宁静素雅。赏春雪,看春花,在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上千亩玫瑰、马蹄莲姹紫嫣红,美丽绽放。

当冬的余韵遇上春的序曲,更让人感受到满目的生机和希望。就近就地务工的村民和花卉技术人员脸上洋溢的幸福笑脸,是花海中最美的画面。

“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走进园区,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亲切交流,问收入、拉家常、送祝福。

一问一答,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在园区工作好不好?工资是多少?”

“很激动,很感动,备受鼓舞。”作为此次考察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的全程讲解员,技术负责人杨佳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杨佳告诉记者,当天在花卉品种展示区,展示了106个鲜花品种,特别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销量最大、联农带农最多的品种。

走进智能温室大棚,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与正在田间地头采摘鲜花的群众打招呼。

“原来在电视里看到过总书记,亲眼见到心里紧张,没想到总书记主动与我们打招呼,很和蔼慈祥。”花卉工人张英仍难掩激动。她说,总书记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

2号温室大棚田间组组长和月华也有着相同感受。她告诉记者,当她听见工友们向习近平总书记问好时,立刻从花田里跑了出来,和习近平总书记打招呼,习近平总书记挥着手回应大家,让她觉得很温暖。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总书记还询问了我们在园区工作好不好?工资是多少?”和月华说,“我特别想和总书记分享我在园区里的工作情况,便大着胆子大声向总书记汇报,我在园区上班很好,在园区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时能达到7000多元。”

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脸上露出笑容,眼光里满是鼓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是群众的获得感。

早在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时就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时隔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到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正以蒸蒸日上的发展成果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昭通市鲁甸县以“631”联农带农机制发展香菇产业,让小香菇变成了大产业;大理洱海碧波荡漾,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有力转变;昆明深入推进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建设宜人宜居宜业的绿美春城;腾冲司莫拉村生态美、旅游兴、产业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生活明显改善,2024年,司莫拉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创收达450万元,司莫拉60户村民共分红39.2万元……一个个产业、一个个村庄记录着历史前进的脉络。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都是他的关注重点。

就在赴丽江的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自2020年8月投产至今产出鲜切花近1亿枝,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