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3月18日

绥江县深入开展 关爱服务活动——

朝夕美好同守护

◆云南日报记者 沈 迅

春风和煦,绥江县中城镇福兴社区爱心之家内欢笑声不断,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彩泥手工、涂鸦绘画等特色活动,吸引了数十名小朋友踊跃参与。“这里有图书、玩具,有很多小伙伴,还有老师教折纸、画画,带我们做手工,我觉得很开心。”家住福兴社区的小朋友王海军说。

“让爱心之家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福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灯介绍,去年3月,社区对爱心之家进行提升改造,面积从100平方米扩大到300余平方米,增设了阅览室、书画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区,惠及社区儿童1237人。

福兴社区居住着易地搬迁群众8100多人,有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为守护“朝夕美好”,福兴社区建成集学习娱乐、关爱服务、幸福食堂等于一体的爱心之家和养老服务中心,为“一老一小”提供了新的活动阵地。

中午时分,福兴社区幸福食堂饭菜飘香。两荤两素一汤的家常菜,吸引群众前来就餐。政府支持一点、集体经济补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群众自付一点,幸福食堂就这样办起来了,而且越办越好。“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用餐,小孩和6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5元。一年来,我们已服务1万多人次就餐。”黄灯说。

福兴社区的民生答卷,只是绥江县关爱“一老一小”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绥江县深入开展守护花开“6+1”关爱保护、守护夕阳红“五有”关爱服务,实现“一老一小”关爱有主体、活动有场所、健康有保障、心灵有寄托。

聚焦老有所养,绥江县建成敬老院2个、养老服务中心13个、养老互助站13个,1890名挂钩干部和志愿者担任爱心助老员,在全省率先开展“物资+服务”试点工作,定期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全县2830余名留守老人实现生活保障到位、困难帮扶到位、健康服务到位、关心关爱到位。

聚焦幼有所育,绥江县建立受托人管理制度,建成村(社区)爱心之家44个,组织1468名爱心爸妈、2072名受托人,结对关爱保护3936名留守儿童。寒、暑假期,为1530名留守儿童提供假期免费集中托管服务,护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为从源头上解决老年人和儿童的留守问题,绥江县聚焦就地就近就业,深入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源头帮扶行动。去年以来,共开展技能培训1.3万人次,促进家门口就业1.9万人,更多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望宇”“探索”奏响飞天揽月澎湃强音

经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宇”,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目前,望宇登月服和探索载人月球车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望宇”寓意遥望宇宙、探索未知,与执行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飞天”舱外服相呼应,寓意在实现飞天梦想、建成太空家园之后,中国载人航天踏上了登陆月球、遥望深空的新征程。“探索”寓意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实践,体现月球车将助力中国人探索月球奥秘的核心使命与应用价值,彰显中国载人航天勇攀高峰、不懈求索的创新精神。

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承载着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伟大梦想。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深空探测的新纪元。二十多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在探月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扎实进步,不断刷新人类探月新纪录,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探月工程20年,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20年。世界上的无人月球探测,基本经历了掠月、撞月、绕月、落月和挖取月岩样品送回地球等5种方式。中国探月,第一步就跨越初始阶段,直接从“绕”做起;月背着陆,国际上没有先例,科研人员闯进“无人区”。这样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的工程,相继突破地月转移轨道设计、月面软着陆、月面起飞上升、月轨交会对接、高速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推动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创下了“指标不降、进度不拖、经费不涨、超额完成任务”的中国奇迹。

探月工程的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目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正稳步推进,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将突破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来源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