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3月18日

发展乡村旅游忌“千村一面”

曹馨心

近年来,乡村旅游确实为一些先吃“螃蟹”的村庄带来诸多实际利益。然而,一些地方见乡村旅游热度上升,便不惜重金硬造景点,表面上墙壁彩绘、文化广场、游客中心等一应俱全,看似有模有样。但实际上,这些景点在餐饮、住宿、游览、娱乐等方面缺乏自身特色,甚至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因游客接待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被游客列入黑名单,既失去了游客的信任,也损害了口碑。

发展乡村旅游不能想当然地打造景点,应坚持市场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结合,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和规划。首先,要深入思考当地有哪些特色能够吸引游客,是否真的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其次,要考虑与城区的距离是否适中、交通是否便捷、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再者,还需精打细算经济账,评估投入与产出是否能成正比,能否实现游客与当地群众的双赢。这些都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当地群众能够真正分享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也不能急于求成,以免陷入“千村一面”的尴尬境地。应深入挖掘村庄的特色,凸显其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为村庄打上独特的文化烙印,用文化为乡村注入灵魂,使其在众多乡村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此外,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也不必为了迎合游客而一味地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建设,大肆改变村容村貌。应更多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保留村庄的传统习俗、老房旧居、田园农耕等元素,让乡村的质朴乡情得以延续。这样既能为村庄保留一抹“乡愁”、一缕温情,也能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