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明贵
昭通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范围内表现突出,从2021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17位,实现了连续跨越,并稳居全省第一位。
据统计,2024年全市共有2736名河长参与巡河行动,累计巡河次数超过10万次,共整治各类问题4079个。这些数字背后,反映了每一位河长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寸水域,确保昭通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高位推动河湖长制,激活生态红利新动能
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保护治理工作,主要领导多次针对河湖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签发总河长令,明确指出要将河湖保护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同时,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开展巡河巡库活动,实地了解河湖现状,指导相关工作。为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市级督察部门发挥关键作用,经常深入基层,下沉各河段、水库等一线岗位监督检查。通过现场巡河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各地河湖保护工作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并跟踪督促整改进度,直至彻底解决。
聚焦重点流域,打造美丽河湖
在全面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工作中,昭通市聚焦多个重点流域和地区,以点带面,打造一系列具有示范效应的治理项目。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治理一直是昭通市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十四五”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昭通市深入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目前,已累计排查整治流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815个,实现了乡镇“两污”设施全覆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通过这些措施,流域内珍稀鱼类从2020年的36种恢复到现在的4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长薄鳅、金沙鲈鲤再次重现赤水河,出省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彰显了生态保护的重大成效。同时,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也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529.8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和71.65公里的生态河道修复,植树造林面积达2228亩,14140户农户进行环境综合治理。2024年,渔洞水库水质监测值达建库24年来最好的水质纪录。此外,昭通中心城市美丽河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生态环境目标,多方筹措资金,共计到位资金1.12亿元,用于实施生态绿道、人行天桥、节点公园、截污干管上岸等一批美丽河道治理项目。
强化河湖岸线管护,多措并举见实效
在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护方面,昭通市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以确保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完成了赤水河流域范围划定、山区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和114条河流健康评价,同时滚动修编了“一河一策”。昭通市注重问题排查和整改,通过开展“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全市排查整治了河湖问题222个。水利部反馈的河湖遥感问题图斑1316个,经过复核认定属实的300个已全部销号。在河道采砂管理方面,昭通市坚决执行无规划不许可、无方案不许可的原则,严格监管“采、运、销,人、船、砂”各个环节。2024年,巧家县在开展金沙江段河道采砂整治中,查处村民陈某擅自在金沙江河道内非法采砂760立方米,依法罚款1万元并责令整改。同时,通过浇筑隔离墩、强化宣传警示及严格执法,有效遏制金沙江河道非法采砂,维护库区河道安全。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