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3月01日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⑨

◆人民日报记者  申少铁  邱超奕

杨彦帆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过去一年,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新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牢记嘱托,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实就业优先,提升民生获得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拿出更多举措,形成促就业合力。

一次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折射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政策力度。

前不久,在四川成都市人社局与电子科技大学组织的双选会上,应届毕业生林波递简历、现场聊,并有老师给他做面试指导。最终,林波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将开启职场新生活。

成都市人社局搭建起覆盖面广、精准度高的人才招聘平台,通过深度分析企业岗位与人才库信息,实现人岗智能匹配,招聘周期缩短、录用效率更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针对农民工大规模开展“送温暖”活动、提供“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2025年春风行动开展,劳务对接广泛进行……202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重点人群就业支持。

一场商业保险纠纷调解,见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不到一小时,就拿到了医疗费用差额。”辽宁沈阳市的外卖员李欣说,今年初,他在送餐途中发生事故后入院治疗,外卖公司通过雇主责任险理赔支付了一笔医疗费,但还有部分医疗费差额公司不认。

李欣找到沈阳市皇姑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帮忙。在保障中心组织下,双方协商后达成一致,外卖公司一次性支付了差额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首次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推动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有关部门加快探索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模式,创新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机制,让新就业群体更有保障。

一座就业帮扶车间,体现就业帮扶政策落实成效。

制作宫灯骨架、粘贴金边……“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活儿挺适合我。”春节前夕,在河北邢台市骆庄乡,脱贫户王春花正忙着制作大红宫灯。加入了当地的就业帮扶车间,经过培训后,她成为制作宫灯的一把好手。

邢台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莉介绍,当地大力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目前全市共认定帮扶车间39个,开发乡村公益岗带动就业1.4万余人,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

前不久,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各地开展摸排走访,建立重点帮扶对象清单,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门对就业困难群体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在税费、贷款、社保等方面给予多项政策支持。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