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开展当天,便收获4万美元订单”“在鞋展上,敲定5万双左右订单”“与国外客户交流,坚信市场在回暖”……企业家们收获满满。
2024年,浙江省共有4000余个团组赴境外参展、开展经贸洽谈活动,联动企业超2.1万家次,达成意向订单超1920亿元。今年,浙江初步计划组织上千个团组、联动上万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奋力推动外贸量稳质升。
大省“挑大梁”,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24年,长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超16万亿元,同比增长5.6%,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提升至36.5%。
开放前沿广东,同样一派繁忙。
空中——深圳顺丰华南转运中心,每天近90吨跨境货物在这里中转,满载各式货物的全货机从此出发,飞往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地。开年以来,已有1300吨货物经此出口至海外。
陆上——深圳国际快件运营中心7号库,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跨境电商运输车驶入深圳海关AI智慧监管作业区,快速完成查验。春节假期,菜鸟全球供应链通过深圳清关发运的进口类商品货量增长超60%。
海上——1月15日,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迎来今年首个“大单”,约4000辆新能源汽车搭乘比亚迪首条滚装运输船驶向欧洲,“国车自运”有力助推汽车出海。
促开放、稳规模,外贸“尖子生”广东拿出好状态。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8%,贡献全国近四成的贸易增量。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合作持续深化,支撑引领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0.1%。
近期,广东出台二十条举措打出稳外贸促便利“组合拳”以更大力度全力稳住国际市场份额,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河南明确谋划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高地;四川提出加快发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江苏强调深入实施新一轮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鼓励政策,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山东表示推出一批激发市场投资活力的大项目,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你追我赶、各展所长,新年伊始,经济大省扛起重任、阔步向前。
“架起桥”,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不断深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今年以来,相关地区和部门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跨区域资源配置更加畅通,在优势互补中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
产业梯度有序转移,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2024年12月底,云南昭通市,随着一团火焰在巨大的硅炉内熊熊燃起,合盛硅业昭通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正式投产。
“这里不仅硅矿丰富,还有稳定的绿电资源。”看中多种地域优势,公司董事长罗立国决定从浙江远赴昭通投资。“产品更‘低碳’、生产更绿色,有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昭通硅矿储量大、纯度高。过去‘抱着金碗要饭’,有资源却没产业。”昭通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何顺超告诉记者,依托资源和绿色能源优势,他们主动前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同时加快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媒,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步伐更快。
在云南,2024年产业招商新签约项目落地率超70%,涵盖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多个新兴领域;在黑龙江,去年9月对接活动期间,集中签约项目172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近70%……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东西互济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平衡性不断增强。
采摘、分拣、装筐……重庆开州区,一批带着露珠的螺丝椒从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南门基地出发,5小时后便能摆上湖北恩施商超的蔬菜专柜。依靠鲁渝蔬菜寿光销售电商平台,开州蔬菜快步走向全国各地,日均销售量达8000斤。
从“卖菜”到“种菜”,依托鲁渝协作机制,外部帮扶正在形成内部“造血”能力。目前,山东寿光相关企业已正式落户开州区,组建起重庆鲁渝协作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建立育苗、繁种、科研、推广、供给体系,推动开州蔬菜产业发展壮大。“到2027年,我们将在开州区建成寿光标准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高品质蔬菜40万吨,实现年产值40亿元。”公司负责人说。
“济宁—万州”江河联运航线通航,千年运河与万里长江“牵手”,拓展鲁渝协作新空间;“福建企业+宁夏资源”“福建总部+宁夏基地”等合作模式深化拓展,闽宁协作扎实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优势互补,东西部协作持续走深走实,结出更多硕果。
一张蓝图绘到底。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优势互补、齐头并进,下好全国一盘棋,将助力区域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协调,让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更广阔、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人民日报记者王昊男、程远州、方敏、杨文明、徐靖、刘新吾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