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全县面积2804平方公里,96%为山地,地势陡峻,山高谷深。来到彝良,你会发现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村庄,随处可见山谷间、河流上的高架桥。对当地民众来说,路就是桥,桥就是路,这是他们辛勤劳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奋斗的见证。
桥和路,是彝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作为一名援滇干部开展工作的坚实支撑。2024年8月,我来到彝良,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彝良所需、松江所能”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我感到沪滇协作就像一座特殊的“桥”,将松江和彝良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合作与交流、带来机遇与活力、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依托这座“桥”,为彝良铺就了产业振兴、事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幸福之“路”。
产业振兴铺就“增收路”
小草坝镇宝藏村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它是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盛产乌天麻和竹笋,还毗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小草坝生态旅游区。村内那座色彩斑斓的吊桥,是乡村振兴休闲特色农业体验园项目的热门“打卡点”。自2022年起,沪滇协作投入2300余万元,推进“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美化、公共服务提升”三大工程。如今,游客接待中心、烧烤区、民宿等设施一应俱全,宝藏村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宜居乡村。“秘境宝藏”营业后成绩斐然,营业收入达150多万元,带动周边众多脱贫农户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推动当地产业振兴加速前行。
组团帮扶铺就“希望路”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彝良教育、医疗资源紧缺,这成为沪滇协作的关键着力点。在教育方面,沪滇协作资金助力多个幼儿园和小学项目建设,缓解了教育资源紧张局面。同时,两地学校积极共建,结对帮扶成效显著,彝良二中、职高成绩突出,还有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在医疗领域,上海医院与彝良县人民医院紧密合作,带来了先进设备,培养了专业人才。云南省首个县乡村三级共管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成,西南地区首例国产磁波刀无创消融手术成功开展。这些突破与创新,为当地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带来了希望。
消费助力铺就“致富路”
彝良特色农产品丰富优质,但打开市场却面临诸多困难。松江援滇干部深入调研,搭建产销平台,打响彝良农特产品品牌。援滇干部带领企业参加展销会、推介会,与上海企业、园区对接,吸引电商集团来彝良考察;促成上海来伊份到彝良采购农产品,推动与巴食川珍开展研发合作,让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未来,援滇干部还将抓住天麻“食药同源”契机,推动其品质提升与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助力群众增收。
在彝良,关于协作之桥与发展之路的故事数不胜数。它们见证了沪滇两地的深厚友谊,以及彝良的发展进步。援滇期间,我们与当地干部群众情谊深厚。援滇之路刚刚启程,我将牢记使命,当好连接两地的“桥”,沿着沪滇协作铺就的道路坚定前行,为彝良发展贡献力量,与当地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口述:昭通市彝良县委常委、副县长赵俊杰
整理:付鑫鑫
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