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1月22日

镇雄:“打工经济”逐渐转变为“归雁经济”

记者 陈忠华 文/图

新春之际,记者走进镇雄县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繁忙的流水线上,随着缝纫机不断发出的“嗒嗒”声,一件件防晒服从车间走向全国。生活在乌蒙山深处的人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织就幸福新生活。

来到位于镇雄县以勒高铁站附近的五金高新产业园,一排排宽敞整洁的现代化厂房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切割、打磨、包装,一件件五金产品从正在“成长”的中国西南五金城里生产出来。

镇雄县属全国革命老区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总人口171万人,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镇雄县坚持“规模外输”和“有序回引”并重,采取聚焦资源招引一批、大众创业孵化一批、依托园区聚集一批、壮大产业吸纳一批“四个一批”模式回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回引返乡创业就业5.32万人,其中创业1.86万人、就业3.46万人,有序推动“务工经济”向“归雁经济”逐步转变。

返乡创业叫响劳务品牌

镇雄县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以前,镇雄务工大军背井离乡,远赴江浙一带,“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79万农村劳动力中,省外务工劳动力达41万余人。40多年的务工历史,许多务工群众实现“务工者—技能者—创业者”的蝶变,“镇雄五金工”“镇雄缝纫工”已成为叫得响的劳务品牌。

镇雄县组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回引专班,高位推动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在务工能人聚集的浙江永康、广东清溪等地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发挥探头作用、提供前沿服务,一边为务工群众转岗调岗和维权提供帮助,一边摸清10.2万“五金工”、9.8万“缝纫工”、2万余名能人情况。选聘446名镇雄籍优秀人才担任家乡发展顾问,抓住春节期间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县、乡、村每年至少召开1次返乡能人座谈会,讲述家乡巨大变化,解读返乡发展优势,宣传返乡创业政策,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

“我们和园区2024年3月1日签约,3月12日就开始投产,‘镇雄速度’让我这个镇雄人都吃惊,也看到了家乡努力发展的决心。”云南艺心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勋早年间在浙江义乌、金华等地的服装行业打拼,如今公司规模上亿元,他是最先在镇雄县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建厂的人之一。他说:“人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招商政策好,成本比在浙江低了15%—20%。”胡勋在镇雄的服装厂可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

镇雄县实施“古邦归雁”计划,制定出台“633”返乡创业贷款政策(贷款6万元、全额贴息3年、吸纳5人以上就业奖补3万元),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难、贷款难问题。近年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83户10.8亿元,带动就业1万余人;发放“633”返乡创业贷款2517户9102万元,带动就业5147人。鼓励务工群众关注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培育创业文化,切实提升创业者市场竞争力和驾驭力,近年来培训学员4500余人。依托省级电商物流创业孵化园,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企业注册、商务推介、财务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园区拥有创业导师51人,孵化企业87家,带动就业2200余人。

壮大园区聚集产业

走进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一座座厂房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盛尊门窗负责人吴长春穿梭于各个作业点盯紧质量,别看他是“90后”,返乡创业前,他在浙江永康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生产已有10余年,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从技术、销售到外贸,每个环节他都了然于胸。4年前,吴长春带着11个镇雄籍五金工人返乡,投入建设家乡的热潮中。“我们有技术、有设备、有渠道、有市场、有人才,没有理由不进入西南五金市场这片蓝海。”吴长春说。

镇雄县抢抓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加快推进以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为代表的园区建设,着力构建“1+3+N”返乡创业就业平台体系(“1”即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即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返乡创业就业示范街区,“N”即全县范围内的创业工坊),承接五金门窗、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通过驻外服务站牵线搭桥,回引浙江永康一带镇雄能人组团返乡入驻两个园区。对拟入驻园区企业,给予创业就业扶持,比如吸纳“三类对象”就业按发放工资的40%、其他劳动力按发放工资的20%给予企业吸纳就业奖补。对企业员工前3个月分别按1000元、800元、600元的标准发放稳岗补贴。指导园区企业成立职工培训中心,结合生产需要自主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所有参训对象按每天6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依托亿联控股集团作为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会长单位、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优势,以商招商打造返乡创业示范街区,作为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的销售展示端,截至目前,已有468家商户进驻(其中返乡创业商户322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在产业园区、创业示范街区设立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镇雄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选派优质人力机构入驻园区、街区,政府和公司一体化办公,收集企业用工信息,采取干部走村入户、局长直播带岗、现场招聘选岗等方式,帮助群众找工作、协助企业招工人,打造“镇好创业”“镇好就业”服务品牌。指导园区企业成立职工培训中心,自主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目前已成立培训机构13个,培训职工907人。

在“嗖嗖……”的机杼声中,村民刘仁飞正在用织布机织出一块块初加工的布匹。48岁的刘仁飞,家里共有6口人,他们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维持家庭开支一直在外省务工。刘仁飞加入的企业,是镇雄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起来的纺织企业,该企业有少部分务工群众集中在厂房上班,更多的是分散式地在家工作,织布机发放到每个务工群众家中,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段和时长。刘仁飞说:“织布机放在家里十分方便,有时间就做一点,没时间就算了。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工资,我非常满意。我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没有时间外出打工。”目前,这种特殊的就近就业模式,已经解决了600多人的就业难题。

镇雄县通过“招小商”盘活资源资产,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就业

镇雄县立足交通、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100万亩竹子、200万头生猪、20万头肉牛、10万亩辣椒、6万亩魔芋、1万亩白茶资源优势,制定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奖补方案,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成功打造“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云笋”等“赤水源品”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扩大返乡创业就业规模。

“森林众兴”“雨生王冠”,这是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竹笋品牌,其生产的泡椒笋、红油笋、油焖笋、柠檬笋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20年,杉树乡党委、政府引进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细沙河村建成占地20余亩的竹笋加工厂房1个、竹笋深加工生产线1条。目前,该公司产值达7000万元。

杉树乡细沙河村40岁的陶世飞在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品分装车间里做质量管理员,每月工资5100元。陶世飞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家里还有一个老人,开支大。公司离家近,10分钟就能到,非常方便。”据陶世飞介绍,她家种植有方竹22亩,在外打工的丈夫黄付金最近也回来帮忙打笋了,2024年卖笋收入4万元。

镇雄,一个乌蒙山区的人口大县,正从“打工经济”奋力迈向“归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