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1月22日

上接第1版《大珠小珠落玉盘》2024年,全市农业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六大高原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977亿元。其中,全市花椒综合产值150亿元,花椒产业带动农户15万户60万人增收(脱贫群众3.6万户14.4万人)。

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种薯、天麻、花椒种植规模均列全省第一,冷凉蔬菜种植和特色畜禽养殖优势明显。

“在苹果基地上班,比以前种烤烟好多了。”昭阳区布嘎回族乡花鹿坪村37岁的村民陈开秀,把家里的14亩土地流转给企业种苹果,每亩年收入1100元,她和丈夫还在果园务工,她负责滴灌、施肥等工作,全家年收入六七万元。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昭通苹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们不仅建设苹果基地、培育苹果品种,还打造了苹果产业园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温连庆说,生产线实现机械上料、自动清洗、智能检测、分类输送、自动封箱,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不仅提升了苹果的生产加工效率,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600人至800人就业,其中大部分是附近村庄的群众。

10年来,昭通市坚定不移把苹果等高原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2024年,苹果综合产值达150亿元,苹果产业覆盖果农13.8万户52.7万人,其中脱贫群众1.86万户6.78万人。

在产业链条上,占据高端环节的往往是拥有核心技术、具备领先优势的企业。2025年1月3日,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和高山林地、干热河谷等资源优势,加快高附加值产业布局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赋农”和“土特产”增值大文章,全面做强苹果、竹子和马铃薯产业,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业,做优花椒产业,做特一批小众产品,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农业强市。

两个月前,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传来喜讯:正在建设中的光伏项目首批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已助力当地群众户均年收入增长13000余元。曾经,光明村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如今,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道路上,该村大兴产业、谋振兴,“光明”大产业正为其带来全新生机。

据了解,该光伏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流转土地6000余亩,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过半。项目建设期间,为800余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部分群众更是收获了“土地流转+务工”的双重收入。在后续运营阶段,项目将以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为重点,预计需常态化管护人员20人。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3亿千瓦时,年产值9300万元,可为当地创造税收收入1000万元。

光明村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昭通市聚焦“产”这篇文章,深入推进“能源强市”建设的缩影。

产业园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底气所在和核心引擎。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镇雄县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的巨成门业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智能化生产设备忙碌而有序地运转着,工人们在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和传送带的移动,一扇扇门“排队下线”。

巨成门业公司拥有5G智能化生产设备。对于镇雄县以勒镇庙梗村大山村民小组的王敏来说,她的工作重点在于熟练操作机械设备。进厂第一个月,王敏获得劳动报酬6000元。远在浙江务工的丈夫听说了她在家乡企业的就业情况,打算春节期间回乡了解家乡企业的具体招工情况,来年不再外出务工,一家人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昭通市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大抓园区经济,高起点、高品质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当前,镇雄县已建成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和大火地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2024年,镇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03户,吸纳就业1.01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3.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税收2.3亿元。

2024年,昭通产业的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全省 7 个“千亿级园区”重点培育;云南水富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全省 10 个“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重点打造,6个省级开发区入园企业达 387 户、工业产值突破 650 亿元;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质,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 万户,“四上”企业达 857 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比重突破 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58%,支撑起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产业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2024年,昭通经济点燃了“三把火”,发动了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扎实做好“产”的文章,交出了一张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