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产业,就没有经济,更无从谈起人气和发展后劲。近年来,昭通市认真落实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部署,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园区聚产业、实体强产业的策略。2024年,昭通在“产”文章上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粮食总产量达 212.6万吨,创历史新高,“昭通飞天苹果”“昭通小肉串”等“昭字号”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白鹤滩水电站实现16台机组并网满发,全市年发电量达920亿千瓦时,合盛硅业、旗滨光伏、新安化工、品鑫能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下线,暑期在昭避暑游客每天保持在20万人以上,巧家成为游客避寒旅居目的地。
一
“冬月至腊月剪枝最好,否则多余的枝丫将营养吸收了,来年结出来的花椒品质就不会好。”小寒过后,鲁甸县龙头山镇村民唐天洪家的花椒树修枝管理结束。
通过技术提升,唐天洪家的花椒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亩产量从原来的100多公斤增加到现在200多公斤,并将家里的15亩地全部种上了花椒。
对于唐天洪来说,花椒树不仅是“致富树”,还是“救命树”。2014年8月,花椒大面积成熟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他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收购花椒,侥幸逃过一劫。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鲁甸地震灾区视察时指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
10年来,昭通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力推动花椒、苹果、天麻、竹子等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转第2版
◆记者 唐龙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