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1月21日

为了美好生活

——昭阳区第十一小学践行新生活教育侧记

记者 杜恩亮

昭阳区第十一小学(以下简称“昭阳十一小”)创办于2020年,曾用校名“昭通市实验小学祥和校区”和“昭通市昭阳区祥和小学”,是昭阳区委、区政府、区教育体育局着力打造的一所高品质、高标准、高规格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位于昭阳区太平街道水塘坝社区祥瑞路旁,占地50亩,共37359.1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128.75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3602.44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0432.8平方米,绿化面积9797.61平方米,可容纳48个教学班,能提供2640个学位。教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2305人。

办学5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探索高质量发展、实现办学现代化为目标,以“为了美好生活”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儿童世界、生活乐园”为学校愿景,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共享生活”为育人目标,凸显了新生活教育办学特色,促进了办学思想、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活动、办学条件、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逐渐成为新时期具有生活味道与生命气息的现代化学校。

传播新生活教育思想

“教育,应当是与生活同行,而非独立于生活之外。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能带走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充实和有意义的未来。”校长汪万正常常这样对学校教师说。他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在生活中成长。

“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之中?”“怎样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汪万正认为德育工作尤为关键。于是,他带领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每年寒暑假开始前,学校会精心布置寒暑假实践作业。一月份开展“红色地标我寻访”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在“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平台注册红领巾讲解员,建议学生通过实际走访红色基地、写寻访日记、讲红色故事等方式表达对党和人民的朴素情感。在三月份开展的“学雷锋月”德育活动中,举行“3·5”学雷锋宣讲比赛,通过讲述雷锋做好事的鲜活事例启迪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红领巾朗诵大赛”。五月份依托传统节日和部分纪念日,由各班举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如“学奥运健儿,为强国立志”等。六月份与七月份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建党节开展“红领巾 心向党 爱祖国”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的童年从最鲜明的红色开始,感受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八月份开展“做赤热的爱国者”活动,倡导学生们观看红色影片、走访红色基地、开展“我与爸妈共绘一幅爱国手抄报”等活动。此外,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旗下演讲、分享红色故事等方式,表达师生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十月份以国庆节为依托,开展以“爱党爱国 爱家爱校 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主题文化墙、手抄报等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十二月份以“国家公祭日”为依托,开展以“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弘扬中华魂 争做强国好少年”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同时,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号召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当我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光芒时,我知道,新生活教育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了。”汪正万说。

构建新生活课程体系

“师之教导,永记于心!师恩如海,无以为报!从今日起,我将不负母校的培养和师长的教诲,努力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昭阳十一小注重课程建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开发了“五育并举”的新生活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打造学科活动课程,开展朗读比赛、组建英语角、讲数学故事等学科活动,在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依托少先队活动精心设计仪式教育,把阅读、课间、“两操”、集会等活动抓实、抓细,形成德育课程。完善社团活动课程设计,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展演、体育节等活动,促进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育人化。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实现新生活教育理念的关键。”汪万正深知课程创新的重要性,他倡导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昭阳十一小从人文与社会、思维与创新、艺术与素养、语言与交往、体育与健康五个方面,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的新生活教育课程体系。

就这样,大课间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春秋季运动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同时也在感受着校园生活的美好,储存着童年的美好回忆。

营造新生活育人环境

“我会跳民族舞。”“这算什么,我还会跳拉丁舞呢!”课间,孩子们聚集在学校的艺术走廊上“斗舞”。优美的舞姿收获了师生的夸赞,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应该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心。”汪万正深知校园文化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全面规划与逐步实施,昭阳十一小被打造成一个生活校园、书香校园与艺术校园。

在民族舞社团,相同的爱好让各民族学生更加团结;艺术展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一项项评比活动及时纠正了孩子们的不文明行为,营造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每周五的经典诵读时段,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朗读经典著作或讲故事;在“助力书香昭通 共建书香校园”阅读季系列读书活动中,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了“好书好声音”推荐活动、“好书好孩子”亲子共读活动、“乐闻书香”整本书阅读在线答题活动等,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让他们在书韵的滋养下快乐成长……一花一木总关情,一点一滴常用心,这些精巧的设计,让昭阳十一小处处散发着美和爱的芬芳。

“在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钟爱的校园一角。”汪正万说,“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更要学会如何做人,我希望在校园文化的滋养下,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会生活的人。”

非遗传承赋能新生活教育

“没想到孩子们的手这么巧,能做出这么漂亮的陶艺作品。”“是啊,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玩泥巴’的时候很开心。”……学生们制作的精美的陶艺作品被昭阳十一小陈列在操场的橱窗里,成为一道别致的景观。记者在采访时曾驻足观赏这些精美的陶艺作品,难以相信它们竟出自小学生之手。

昭阳十一小的愿景,就是让学校变成一个儿童的世界、生活的乐园。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学校特邀昭通黑陶非遗传承人李俊入校开设非遗校本课程。

“当前,哪怕是小学生,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学校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汪正万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5年来,昭阳十一小秉承“为了美好生活”的办学理念,打造共成长同发展的快乐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进步、体现自身价值、张扬个性,拥有特色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同时,学校优化各种管理措施,促进全体师生获取最优质的生命状态,形成最具潜力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5年来,昭阳十一小不断丰富、调整校本课程,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了读书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并创办了“新生活”校刊;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落地实施,积极筹备了华容道挑战赛、24点速算赛、数学闯关游戏、四宫格大赛、计算技能大赛、讲数学故事等数学节系列活动。昭阳十一小以兴趣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社团活动为手段,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展演、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社团活动向课程化、规范化、育人化方向发展。以“课程+社团”“主题+活动”“学校+家庭”为主要形式,探索分学段多样实施策略。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聘请专家指导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新生活校本课程。与此同时,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开展丰富的学科教研活动,优化作业设计,创新“1+X”模式,午间阅读、课后服务,双管齐下,提质增效。

学校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大力推动师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环境不断改善,校风学风持续好转,教育教学成果突出。近年来,在昭阳区委、区政府、区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各项赛事中,包括师生信息素养大赛、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大赛课件制作、大单元教学设计、小学音乐教学竞赛、学科德育特色课堂竞赛等,昭阳十一小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骨干教师”“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云南省小学生艺术团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昭阳十一小学生的美术作品获一等奖及二等奖。2024年11月,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昭阳十一小被昭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昭通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