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富城区出发,沿着绥水线一路往西,穿过长长的盘山公路,转过一弯又一弯,就到了云富街道新寿村。说起以前的新寿村,外乡人都直摇头,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里的人也叫苦不迭,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三分之二的常住人口都是老人和小孩,没有产业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庄“空心化”、干群关系“疏远化”曾是新寿村的代名词。
随着乡村振兴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落地,新寿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村党支部按照“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己的、集体经济壮大的、特色资源充分彰显的新农村”发展思路,以产业为根本支撑,因地制宜,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管理种、合作社指导种、党员大户示范种、农户跟着种”的方式,把“碎片化”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土地1920亩,建设了猕猴桃、兰草等7个基地,带动群众发展猕猴桃等水果产业1760亩,实现人均年收入1.74万元。
“我们将小散弱的产业打造成为围绕主干道布局的精特优产业,而且没有淡季,一年四季皆可看可吃可玩。春天,看山上层层桃李花;夏天,300亩油葵、15亩百合、30万株兰花渐次盛开。秋天,260亩李子、300亩黄桃、800亩猕猴桃接连成熟,420亩稻田、560亩玉米一派丰收景象。冬天,30亩食用菌、年出栏5万只肉兔正茁壮成长。”近日,谈到新寿村特色产业的未来发展,云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露充满信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果你让年轻人回来,却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土壤和平台,他们怎么会乐意回来呢?”村党总支书记彭卫说出了他的心里话。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寿村对人才的渴求越发明显,村党支部顺势而为,打出引才、育才、用才等一系列“组合拳”,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为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新寿村按照定岗、定职、定责、定酬要求,认真执行“基本报酬+绩效补贴+参保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村干部补贴待遇制度,2021年换届后一批年轻有为的年轻人进入了村“两委”,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44岁降至37岁,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同时,围绕项目建管营,推行书记结对回引人才帮扶机制,鼓励回引人才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着力培养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乡村企业家。动员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大学毕业生共84人回村创业,引进乡村CEO等管理人才6名、乡村旅游经营人才9名、财会等专业人才7名。
引回来还要留得住,留得住还要干得好!为着力破解乡土人才返乡“水土不服”的问题,新寿村招商引进水富青云发展有限公司等优秀团队,利用闲置资源,打造了2800平方米集理论宣讲、科普研究、人才孵化、产品展销、技能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研学产业基地,建立“村党总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孵化企业46家。此外,采取“一般农户—农庄户—党员户—示范户”新型农民四户培育模式,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依托猕猴桃、黄桃等现场实训基地和返乡创业孵化园等载体,开展实用技术、产业科技等培训,聘请四川宜宾学院文旅、农林水产等领域专家通过专题面授等方式,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培养了党员致富带头人11名,农技、旅游等专技人才252名。
党员致富带头人陈志国和回乡乡贤能人陈忠泽创办黄桃基地,党员致富带头人陈洪义创办兔子养殖基地,党员致富带头人徐刚创办食用菌种植基地,返乡特色企业家周煌智创办兰花种植基地,大学生乡村CEO李光龙服务驻地基地,提供销售渠道和创业贷款信息……
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引进、培育措施,不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乡贤能人回来了,为新寿村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水富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