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光吉
冰雪覆盖的大地,孕育春天的生机。
山河为证,昭通2.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周而复始的绿意,流淌在金沙江沿岸;赤水河畔,翠竹在严寒刺骨的当下拔节生长;大山包上,芳草从萧瑟的枯黄中储藏能量,鹤舞高原,奏响大自然的和谐舞曲;药山之巅,动物隐匿于森林,静候绿满高原的盛景……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十年来,昭通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以实际行动坚决守好生态安全底线。如今,昭通的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实现从脆弱到宜人的历史性转变,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长卷正徐徐展开。
共此青绿,是昭通最永恒的约定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的总要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重要支流赤水河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保护”二字迅速成为滇、川、黔三省赤水河流域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共识。
从2020年起,滇、川、黔三省着手建立赤水河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每年召开一次高层次的协作推进会,就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进行协商。2021年5月,三省同步出台《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施行,将赤水河流域的保护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
在赤水河两岸,巡河护河、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赤水源镇银厂村的常吕共义务巡河,事迹广为流传;镇雄县花朗乡车子坝的村民全员化身义务巡河员,积极参与巡河、禁渔与垃圾清理;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的村级河长杨敏,组织宣传《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带领群众义务护河,获评全国“最美河湖卫士”。
对赤水河(云南段)的保护,有几组数据令人侧目。几年来,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累计实施易地搬迁3.61万人,关闭煤矿23对、砂石料厂116个、养殖场18个;拆除并生态恢复小水电站17座;治理历史遗留硫黄矿渣727.71万吨,修复矿山278座;完成人工造林5.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5万亩;建成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80个污水处理站;完成户厕改造10.6万座;建设截污管网400余公里,在17个乡镇142个行政村(社区)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公司处理”四级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赤水河(昭通段)成为云南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的河流,一幅“水清、河畅、鱼游、岸绿、景美、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呈现。
在金沙江畔,企业与群众也在为保护生态贡献力量。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投入上亿元,耗时 3 年建成云南省首个长江源头废水零排装置,践行了不向长江排放一滴废水的承诺。绥江环境监测站站长王会其顶着烈日在浮筒上取样,库区清漂队的 16 名队员在复杂水域坚守 10 年,打捞水面垃圾上百吨。
最新数据显示,昭通市1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00%,1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昭通水环境质量是云南省唯一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前30位的州(市),且实现排名“三连升”。
山水被守护,生物也得到呵护。近年来,赤水河(云南段)累计增殖放流555.8万尾鱼苗,鱼的种类从2020年初的36种恢复到42种,珍稀鱼类的种群和数量明显回升。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栖息数量由建区之初200余只增加到2342只,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黑颈鹤之乡”。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成功在野外实施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巧家五针松1000余株人工繁育的三代幼苗移植。
共此青绿,是昭通最鲜明的底色
汽车穿过草木葱郁、流水潺潺的赤水河源头银厂村,翻过山脊,驶进若隐若现的竹林,绕过两个村庄,可以抵达银厂村翁家坪村民小组。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