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赤水河,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和核心屏障,守护着一江碧水向东流;茫茫高黎贡山,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维护着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云岭大地,山河交织,草木葱茏,生物多样,汇聚起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源源力量。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再次强调,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要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十年来,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胸怀“国之大者”,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晨曦初照,穿透薄雾洒向赤水河,一幅纯净唯美的画面。赤水河全长436.5公里,作为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呵护长江上游森林湖泊之绿、留住长江生态之美的关键区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昭通市在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电站全部稳妥退出的基础上,完成退出小水电站生态修复,率先在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实现干支流无小水电,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赤水河岸,果树林立,村落隐匿于葱郁的树木间,精心构建的生态护岸体系为沿岸区域推动农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绘出“大写意”。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通过高位统筹和协调,云贵川三省建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合作共治、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2023年,赤水河(昭通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守护“一江清水出云南”。
在国家“两屏三带”十大生态安全屏障中,云南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坚决扛牢扛实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修复的“源头责任”,云南胸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全国战略作出贡献。
十年来,云南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主战场”,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十年超过98%,细颗粒物浓度下降至20.4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降低7.3%,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高了31.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降低了16.4个百分点。滇池、星云湖摘掉劣Ⅴ类“帽子”,泸沽湖(云南部分)、赤水河(昭通段)、独龙江被评为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已经成为旅居云南的鲜明标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美好生活在云南”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下转第2版
◆云南日报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