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1月12日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又是一个暖意融融的1月,冬日的云南繁花盛开、鸥鹭翔鸣,涌动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时光回溯,十年前的一幕幕依然难忘。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边疆各族儿女的深厚感情,新年首站考察调研就踏上云岭大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对云南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寄予殷切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四次给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回信、给第六届南博会和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致贺信,赋予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等重大使命,为云南在新时代全国战略布局中确定了新坐标新定位,擘画了云南发展的美好蓝图,给予全省干部群众巨大鼓舞和奋斗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是云南前进的方向、奋斗的方向。

十年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江水如碧、川流不息,独龙江见证着独龙族群众生活“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挂念,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道路越走越宽阔、房子越建越敞亮,红彤彤的草果映衬着独龙族群众的盈盈笑脸。

刚刚庆祝成立70周年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经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不断加快发展步伐。

放眼云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困扰各族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破解交通瓶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万公里,排名全国第2位,铁路营业里程逾5000公里;全省经济总量继2018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之后,2023年又迈上3万亿元台阶……

牢记总书记嘱托,云南深刻认识到,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子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省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埋头苦干抓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

着眼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的客观实际,发展目标路径更加清晰——

对标对表全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我省谋划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按照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好后发优势,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扎实——

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促产业,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改革开放、大抓经营主体、大抓绿色发展、大抓创新发展,系列三年行动一项一项向前推进。

坚定信心、爬坡过坎,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更加明显,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连续3年较快增长;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步伐,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超10亿人次、2024年1至11月接待游客已超11亿人次……承压奋进、蓄势聚能,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经济转型已成“形”起“势”。

下转第2版

开栏的话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擘画了云南发展的美好蓝图。十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本报开设“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专栏,全面展示十年来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新成果,系统呈现“三个定位”建设的生动实践,讲好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动人故事,激励和鼓舞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云南日报记者 杨猛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