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1月10日

软绵可口的烧白

“爸爸……我要……”儿子用勺子指着碗里的烧白。“儿子今天好棒,吃饭这么主动。”看到儿子这么喜欢吃我做的菜,我得意地扬起了嘴角。

从给儿子添加辅食开始,他就特别喜欢吃我做的烧白。甜而不腻,微带酸,有烤肉的焦香鲜味。儿子的夸奖令我欣慰,毕竟,做一碗烧白,从选材到成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原本是一个饭来张口的人,对于做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可家中又有做菜特别好吃的外婆和母亲,耳濡目染下我也学到了很多。虽然她们逝去多年,但她们做菜的流程和味道,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经意间,“抠”出记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就形成了我做菜的风格。

烧白,是昭通的一道传统特色菜,也是昭通“八大碗”之一的主要菜品,堪称团圆饭上的一道特色菜肴。由于做烧白复杂且费时,在以前,一般只有过年时家里的老人才做。现在也只有部分的本地老人会做这道菜,此外都是在餐馆里吃或者外买后带回家。

食材的选择是制作美食的关键,一碗美味的烧白,往往源于对食材的精心挑选。烧白选料非常讲究,只要带皮的“三线肉”,即一层肥肉一层瘦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太瘦,没有油脂的滋润,吃起来如嚼蜡;太肥,由于脂肪含量高,过于油腻,让人“不忍下口”。

仅仅有好的食材并不足以成就一道美食,烹饪技巧的运用同样至关重要。首先,用火烧五花肉的皮,直到其焦黄为止。然后用小刀配合热水把烧过的皮刮洗干净,切成大小均匀的长条,再放入适量的万和酱油、盐、花椒面、胡椒面和切成末的巧家小碗红糖混合成料汁,将切好的肉条放在料汁里浸泡。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料汁里少了必不可缺的味精、鸡精。确实,它们的出现,圆满地解决了大多数人做菜不鲜、无味的困扰,厨艺不够,鸡精、味精来凑,但结果却让人们做菜的技艺呈退步趋势。因为新鲜的食材,本身就自带鲜味。要把食材里的鲜味引导出来,是一个难题,而我却有一个雷打不动的铁规则:做菜的时候,绝不用鸡精和味精。有人会说,那样没有鲜味,也没有香味,怎么吃?我的回答是,用心就好。

为什么烧白做不好?腌制是关键。一般情况下,我腌制做烧白的肉条的时间是3天。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把浸泡的肉条翻个面,如此反复,让肉条的6个面都被料汁浸透,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等待。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在于只有肉条被料汁充分浸润,在后续的蒸制中,味道才会慢慢散开,料汁和肉才会真正融合,蒸出来的烧白才会咸鲜中带点微甜,还有花椒的微麻香。

腌制肉条的同时,还要进行另一项准备工作。把昭通四甲干腌菜用水浸泡半天后,切掉其头部。因为干腌菜在制作过程中会有杂质,需要用清水透洗数次,直到洗干腌菜的水变得清澈为止。然后,把干腌菜细细地切成丝,放入适量的万和酱油、盐、花椒面、胡椒面和切成末的红糖混合成料汁浸泡。每隔一段时间,用筷子搅拌一下,让干腌菜彻底吸收料汁。

接下来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环节——切片。在锅内放入少量的油,将肉的肉皮朝下放入锅中炸至肉皮呈棕红色时,翻个面,继续炸,直到6个面都炸成棕红色才捞起。随后,将肉切成约6厘米长、0.3厘米厚的大片,层层叠叠地放入碗中,再把彻底吸收料汁的干腌菜丝盖在肉上,轻轻压实。

最后,就是放在火上蒸。在这个环节,不少人有个误解,认为只要蒸熟就可以吃了。确实,蒸熟是可以吃了,但是却仅仅是把肉和干腌菜蒸熟而已,并没有蒸透。小时候,看着外婆、母亲把蒸好的烧白放凉后又拿去蒸,心怀不解。自己动手做菜以后,才明白第一次蒸,只能把肉、干腌菜蒸熟;第二次蒸,是承继第一次蒸的成果,再次通过高温,进一步把肉、干腌菜及料汁的味道融合起来,使其成为一道真正的昭通特色菜,而不是各有各味、相互脱离。干腌菜吸收了猪肉的油脂后,变得柔软又好吃,五花肉则变得香而不腻。看似简单的蒸,却是极其关键的一步。烧白美味可口,对于牙齿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更是一种福音:烧白的口感不仅肥而不腻,而且又软又糯,再配上白米饭,鲜香爽口。

在做烧白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很关键,但最重要的却是耐心。只有足够的耐心,才能成就烧白的鲜香甜糯、丰腴形美、色泽红亮、咸鲜味浓、肥而不腻。吃的时候用一个大盘子倒扣在蒸肉的碗上,再翻转过来,将碗移走即可。用筷子夹起来咬一口,酸、甜、咸、香及油脂的味道充满口腔,那是我对外婆的思念,那是妈妈的味道,那是久违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