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1月09日

守护最美赤水河

——威信县交出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新答卷

◆通讯员 姜 航 杨珠艳 王文相

“赤水河畔溪声起,流云飘过秀山前。”在威信境内绵延120公里的赤水河,碧波荡漾、绿意盈盈,不时可见鱼翔浅底、白鹭蹁跹,人们或欢笑嬉戏,或静坐赏景,或休闲漫步……一幅水清、河畅、鱼游、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缓缓展开。

在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上村民小组,赤水河穿村而过,杨仕富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坎人,见证了赤水河生态环境的改善。“现在水变清了,鱼变多了,河边风景变美了,空闲的时候我们都会到河边散步。”他感慨地告诉笔者。

赤水河是长江唯一保持原生态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繁殖地和栖息地。赤水河流域(威信段)起于扎西镇石坎社区二龙抢宝,流经扎西镇河口村和水田镇河坝村、水田社区、龙洞村,从水田镇香树村河底流出县境,全长17.3公里,主要支流有扎西河、石坎河、沙坝头河、苦猪河和倒流水,全长103公里。

为保护这条“生态河”,威信县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建立健全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保护治理体系,聚焦“禁建、控种、拆违、治污、转产”五个重点,常态化落实“1110”管护机制、全面推行“三有五不”保护公约,积极扛牢源头治理责任,通过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等具体举措,切实还人们一条更洁净、更生态、更优美的赤水河。

如今的赤水河生态恢复得怎样?河水水质变化和河里的珍稀特有鱼类给出了明确答案。

“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赤水河流域(威信段)干流水质连续5年稳定在Ⅱ类,多年来长期处于劣Ⅴ类的赤水河支流扎西河的水质也在2023年、2024年连续2年稳定在Ⅲ类。”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威信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说道。

此外,笔者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威信管护站获悉,目前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监测到的鱼类已经增加到43种,在沿河的生态观测点,常常能看见金沙鲈鲤、长薄鳅、石爬鮡等鱼类的身影,部分珍稀特有鱼类从“偶见种”变为“常见种”,鱼类种群结构明显改善,整体资源量逐步提升。

在石坎河畔,石坎社区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武绍俊正与志愿者一起开展“清河行动”,他们手拿钳子、垃圾袋行走在河边,清理着河岸上的垃圾。武绍俊说:“我们每周都要对赤水河进行一次巡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实行立查立改,确保石坎社区河道内环境卫生持续向好。”

2024年以来,威信县各级河长共巡河4500余次,日常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均及时进行交办、督办、跟踪问效。威信县现有13名县级河长、20名镇级河长、89名村级河长以及517名巡河员,治河护河责任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的保护治理组织体系。

守护赤水河,要把“水里”的问题在“岸上”解决。早在2020年,威信县委、县政府就完成了赤水河流域(威信段)8座小水电站的拆除及复垦复绿。如今,威信县已建成10个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4座垃圾热解站以及53018座卫生户厕、397座公厕,全县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赤水河流域(威信段)内人工造林24.9万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修复历史遗留矿山74座,基本实现“看不见荒山、看不见裸土”。

同时,为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修复,让水生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2020年以来,威信县持续开展鱼类放流活动,在赤水河流域(威信段)共开展增殖放流6次,累计放流中华倒刺鲃、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等鱼苗216万余尾,并在沿河布设了二龙抢宝、斑鸠井等3个生态观测点和50余个视频监控区,对赤水河流域(威信段)进行常态化监测。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生态观测点观测,可以实现赤水河水下、岸上、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全覆盖,让我们的执法监管更精准、更快速、更高效。”威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道。

赤水河流域的修复和守护时刻进行着,从小水电站拆除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到常态化保护,折射着威信多年来为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做出的不懈努力。如今,赤水河流域(威信段)山清水秀、游鱼轻舞,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景河”“生态河”带来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