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5年01月04日

群众安居乐业 产业蓬勃发展

——昭通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侧记

◆记者 唐龙泉飞

晨光初现,永善县红光安置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便满怀激情地开启了他们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在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红光片区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施工现场,经过短期以工代训的磨砺,搬迁群众熟练掌握了沟槽开挖、支模、钢筋捆绑、混凝土搅拌和蓄水池浇筑、水管安装等技能,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劳动景象。红光安置区作为永善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安置了来自全县13个乡镇的3541户14669人,面临着艰巨的后续就业扶持挑战。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更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了宝贵的工作机会,有效解决了低收入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和搬迁规模最大的地级市。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过程中,就业扶持无疑成为关键环节。如今,乡亲们不出村就能畅享“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幕幕正是昭通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昭通市聚焦“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产业配套、就业帮扶等工作,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和安置区内生发展动力。2024年,昭通申报落实以奖代补资金项目14个共975万元,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33个共2.02亿元。同时,安置区因地制宜发展苹果、香葱、魔芋等后扶特色产业,充分盘活利用安置区60.66万平方米帮扶车间、42.9万平方米商铺和5.8万平方米农贸市场等创业平台,解决就近就业4.14万人。截至目前,全市19.57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已就业18.31万人,就业率达93.56%,实现了易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10万亩标准化矮砧密植苹果园、4万吨全国最大的苹果保鲜气调库、1000吨全国最大的保鲜气调试验库、每小时20吨全国最先进的苹果智能分选线、56道生产工序和5A级质量标准……走进位于昭阳区的10万亩苹果产业基地,一个个“全国第一”令这里的果农倍感骄傲和自豪。据介绍,苹果是昭通重要农特产品之一,目前种植规模已达85万亩,产值跃上百亿元台阶,带动近46万户农户增收致富。苹果产业,仅是昭通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而“产”文章的落脚点在人。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时,昭通市始终坚持因户因人施策、精准落实措施,多措并举,确保增收务实有效。在培育产业促增收方面,昭通聚焦六大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紧扣基地、加工、品牌、市场各个环节,不断补充、延伸、做强产业链,培育壮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