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承压奋进 蓄势聚能》
夯实底盘 增强动力
昆明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通了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信息大通道;滇中稀贵金属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将承担国家培育发展世界级集群的重任;疫苗批签量居全国前列、血液制品建成产能占全国总投浆量的1/4;电子行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1至9月全省电子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2.3%,成为云南工业第四大支柱产业……
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压舱石,2024年我省坚持工业立省、制造强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1至11月,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工业“新三样”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0%、2.9%、18.0%。
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聚链成群。1至11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18.4%。
1至9月,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6.5%、居全行业第1位。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近1/3,总量保持全省各行业第1位,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第一动力。
“十二连增”!2024年,云南夏粮、早稻、秋粮均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有望实现12年来新高。
民以食为天。云南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一年来,我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持续推进全国重要“菜篮子”供应基地和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建设,72%的蔬菜销往全国150个大中城市,水果外销量达65%,年调出生猪320万头(加工肉制品折合450万头),云南已成为全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南方乳都”。
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种业、设施农业、冷链物流、数字农业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1位,今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8%。
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沾益区推行“322”模式等一批联农带农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广,农民切切实实富了钱袋子。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1元,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华灯璀璨,一批集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游为一体的夜间消费聚集区解锁云南夜间休闲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动能。2024年,云南省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让消费“活”起来。截至12月17日,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113万单、31.80亿元,直接带动消费250.06亿元。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开放活力加速释放。开行“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中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中老铁路开通3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4350万人次、货物超4870万吨。沿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综合优势不断增强,纺织服装产业链、消费电子产业链加快形成。
向全球游客发出旅居云南之邀,星罗棋布的城市旅居和乡村旅居点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样板,也为云南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其中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带动全省旅游收入今年1至10月实现2278.6亿元、同比增长26.58%。144小时过境免签扩展到9个州市,海外过夜游客数持续增长。和顺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景区,芒市孔雀湖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元阳阿者科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最佳旅游乡村”。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云南经济“稳”的态势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
向新提质 换挡升级
走进云南白药牙膏智慧工厂,生产、运输、入库全程自动化控制,每分钟可生产2000支牙膏……将数字技术融入生物医药产业,百年“老字号”积极拥抱科技新浪潮,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蝶变。
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加持下,云南产的牛油果、蓝莓、坚果成为抢手货,从种子到餐桌,从“洋水果”到土特产,一亩亩田地“长出”农业向新力,助力绿色云品出滇、出海。
放眼云南,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与支撑。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落地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换挡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创新生态日渐浓厚,高效、智慧、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越发坚实。
如今的云南,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广阔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好的科创条件。连续3届举办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已成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云南落地。3年来,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招商引资项目780个,协议投资1900亿元。
对未来5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作出部署,300余项重要改革任务多点发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多个行业领域实现深层次变革,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农业水价等领域改革亮点频现,“关键一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随着绿色能源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全省新能源装机超5000万千瓦,单日发电量最大3.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0%,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多点突破,绿电交易市场日渐活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依托丰富资源,绿电成为云南向外递出的一张亮丽名片,“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加快形成,工业“新三样”全面铺展完整产业链,硬核支撑全省工业增速。
先行先试建设零碳园区,探索低碳转型新路径,以更少的能耗、更低的碳排放提升发展“含绿量”。半年多来,首批建设的5个零碳园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加快,绿色能源多能互补不断深入,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更加夯实,交通、建筑、绿化等领域协同降碳水平进一步提升。
向数字挖潜能,向智慧要效能,数字云南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加速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持续培育壮大,数字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新场景加快涌现。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螺蛳湾数据产业园挂牌,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获批,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智算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初显。
成绩来之不易,重任始终在肩。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上下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立足国家所需,发挥云南所能,干字当头,稳中求进,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