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粮食喜获丰收;新能源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工业“新三样”持续壮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带动消费250.06亿元,有效提振信心;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凸显,3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4350万人次、货物超4870万吨。回望2024年,云南经济总体平稳,稳中见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我省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意义重大。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以超常规举措稳预期,持之以恒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发展壮大“三大经济”,推动经济承压增长,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稳”的基础有效延续,“进”的动能不断增加,“好”的因素逐步积累,“转”的步伐坚定有力,云南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奋进前行。
释放动能 全面发力
临近岁末,云南迎来新一轮降温,但各地消费、生产依旧火热。在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市场斗南,市民游客正忙着挑选年宵花迎接新年;中老铁路口岸候检大厅内繁忙而热闹,一趟趟列车搭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贸易货物呼啸而来;滇中引水工程施工现场,玉溪段全隧贯通,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一幕幕充满活力的消费、生产图景背后,是云南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的铿锵步伐。
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弱、经济转型阵痛等多重因素挑战,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越是艰难越向前,抢抓有利时机、用好政策红利、深挖潜力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年初密集部署,到年中政策加码,再到年尾百日攻坚……这一年,云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承压前行,拼搏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释放出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强烈信号。省级层面连续第3年调度重大产业项目,累计推动80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52.7%。从省委全会到省委常委会会议,从省政府常务会议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我省因时应势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自上而下推动经济破浪前行。
存量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政策工具箱不断充实丰富,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先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年初出台“稳进提质28条”,实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18条、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条、发展银发经济22条等系列政策,以实打实的政策举措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精准推动“两重”“两新”等国家政策落地,141个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4+1”专项行动,直接带动消费超250亿元;第一时间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力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的工作方案,全力促消费、稳楼市,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市场信心有效提振;部署实施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把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滇商大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营商环境争创一流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推进10件惠企实事,创新开展5期“厅局长坐诊接诉”,目前解决119家企业诉求问题132个,实现“通过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项机制”。融信服平台功能持续迭代,累计服务授信超275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17.4万户次。截至11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达676.3万户、净增44.1万户,“四上”企业净增3158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净增431户、为近3年来最高。
随着一系列政策效应加快释放,一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园区,市场预期明显提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在滇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有利因素和条件正在不断累积,对稳定经济运行形成了有力支撑。
下转第2版
◆云南日报记者 段晓瑞 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