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12月20日

巧家县:金沙江畔石榴红 民族团结花盛开

巧家县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等16个民族,总人口62.5万人。近年来,巧家县委、县政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鹤舞金沙、精彩巧家”为创建主题,凝聚各族儿女铭记党恩、团结同心、共建巧家的奋进力量,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局面。

聚焦——久久为功抓创建

巧家县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组联动,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示范县建设思路。结合实际印发《巧家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行动方案》,全县各级各部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目标任务,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和中心工作,整合县域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巧家的自然、人文、历史优势,在推进中心工作的同时融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构建起党政主导、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以示范引领建设,聚焦不同行业领域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印发方案,积极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范围,不断夯实基层创建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丰富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十进十促”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融入巧家湖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创文创卫、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不断开创全县创建工作新局面。

为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云南、四川两省6州市12个县(市)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共建共进共赢共享的工作格局,打造连省接县通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联盟。

聚心——强基固本促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为让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各族移民搬得出、住得好,巧家县将移民搬迁安置区与特色旅游城镇结合起来,打造一条以景观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轴、一条以休闲观光体验为主的滨江景观带、一个结合移民安置区建设形成的高峡平湖,全力叫响“果韵水乡·活力蒙姑”旅游品牌。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巧家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巩固拓展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8个移民搬迁安置点5万余名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建成移民互嵌式示范社区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6个,让社区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相敬相爱的幸福家园。强化劳务输出嵌入发展,提供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就业招聘、发布就业信息、加强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使各族群众通过务工创业进一步密切交往交流交融。

巧家县以交通网络、能源保障、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加深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聚力——文化赋能添活力

巧家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经典阅读、专题学习、旅游宣传、文体娱乐等活动,确保各族群众不忘“本色”。

丰富文化宣传形式。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十促”、文旅“月月有赛事”等活动为抓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充分发挥“石榴红宣讲团”的作用,开展群众面对面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新媒体,大力宣传各民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典型事例,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点10个;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主题教育基地各2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1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

创新“文旅+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模式。推介“金沙江畔·水韵巧家”城市定位,倾力建设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3年以来,巧家县以“月月有赛事”为载体,开展各类文体旅游活动、民族文化节、传统节庆活动等40余场次。2023年接待游客28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8亿元。抓住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以及移民搬迁安置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立足山、水、田园等资源禀赋,积极开发“旅游+”模式,为打造金沙江畔复合型旅居目的地,谱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巧家篇章注入新活力、增添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