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12月17日

“候鸟天堂” 守护记

◆记者 刘静涛 雷明娟 毛利涛 张广玉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黑颈鹤及其生境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是库容达3.6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渔洞水库的主要汇水区范围。

多年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以下简称“管护局”)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黑颈鹤和其他鸟类创造了更为适宜的越冬栖息环境。大山包黑颈鹤越冬种群数量呈稳定和上升趋势,从1993年的300余只增加至2024年的2200余只。按照《云南植被》的分类体系,保护区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和16个植物群系,共计122科406属834种。保护区内记录有脊椎动物5纲31目88科302种,其中鸟类18目57科214种。

巡视巡查 提升管护水平

“整个保护区共划分为5个片区,成立了5个管护站进行日常巡查管护。我们这个组是本周来替换值班的。整个候鸟越冬期,我们共分6个组轮流值班管护,确保候鸟安全越冬。”大海子管护站站长江友伦介绍,“经过长期宣传,群众护鹤意识得到不断增强。遇上有鸟类受伤或死亡,都会送到管护站。我们每天开展巡护管护工作,观察鸟类觅食情况。遇上晴天,候鸟飞出觅食一般都能吃饱回来,因为视线好,加上我们发给当地群众一些补偿,他们在收获洋芋、燕麦等作物时,会特意把个头小、籽粒不太饱满的留在土地里供候鸟吃。如果遇上下雪或大雾天气,候鸟们吃不饱,中午就会飞回食物源基地啄食管护员抛撒的玉米。在候鸟比较集中的基地,管护员每天至少要抛撒25公斤玉米。”

10月9日深夜,昭阳区大山包消防救援站工作人员王祥培在开展日常夜巡工作时,突然听到草丛中传来阵阵鸟叫声。他仔细在草丛中查找,发现3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夜鹭,并及时通知了勒力寨管护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它们带回大山包野生动物救助站救护,待它们体力恢复后放归大自然。

今年8月,管护局科研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护过程中,发现并拍摄到一只大型猛禽。经查阅鸟类图鉴及相关资料,确认其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雕鸮,系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该物种。

8月27日下午6时许,大山包保护区上空升起一架无人机,一边播报一边飞行,在空中对进入草地湿地的人员进行劝返,半小时内劝离了5起露营烧烤行为。8月28日凌晨,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6名疑似非法盗采人员。

在12月11日的采访中,江友伦在汇总了各管护站的数据后,谨慎地提供了越冬黑颈鹤的数量——2251只。“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凝聚着护鹤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无数次远眺的记录。”他说道。

下转第2版

编者按:“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说的就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发展成果更好造福昭通人民群众,也让八方来客在昭通切身感受到“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本报特开辟“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专栏,集中呈现昭通这片热土上的那些人和事、景和情,展现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的新时代“昭通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