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聚焦增收主线 增进民生福祉》
为补齐教育短板,昭通市一手抓硬件投入、一手抓教学质量,去年以来投入近50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92个,新增学位7.2万个,基本补齐各阶段学位缺口,办学条件全面提升。今年11月,昭通市留守儿童暑期集中托管、普通高中教研联盟、职业教育市县一体化办学3个案例入选全省“十种办学好模式”。
昭通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一大批以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为代表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476.8亿元,占比达83%,托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一老一小”保障更实
中午时分,绥江县中城镇福兴社区老年幸福食堂饭菜飘香,丰富多样的家常菜吸引社区群众排队就餐,幸福食堂洋溢着幸福味道。“60岁以上的5元一餐、90岁以上的免费用餐,今年3月开业以来,共提供就餐服务1万多人次。”福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灯说。
福兴社区承接安置了7357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其中老年人1248人、留守老人139人。去年以来,社区认真落实县委“守护夕阳红”三年行动,建成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清单化开展28项养老服务,提供“物质+服务”2450余人次,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为护航社区儿童茁壮成长,福兴社区对“儿童之家”进行提升改造,面积从100平方米扩大到300余平方米,增设了阅览室、书画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区,惠及社区儿童1237人。每到周末和假期,“儿童之家”成为小朋友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牵好“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昭通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拼,在就业增收致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老人和儿童的留守问题。去年以来,全市在完善就业创业、产业带动、教育发展等支撑保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老一小”兜底保障,精准兜牢民生底线。
聚焦老有所养,全市大力实施“惠老阳光工程”,建成11个县级失能照护机构、90个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61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3.2万名留守老人实现生活保障、困难帮扶、健康服务、关心关爱“四个到位”。
聚焦幼有所育,全市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健全完善“受托管护人”机制,9.2万名留守儿童实现全覆盖关爱帮扶。今年暑期,全市开放88所学校和288个“儿童之家”,组织1400余名志愿者,为9516名留守儿童提供暑期集中托管服务,护航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