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12月10日

大村村:“一村一品”强产业 苹果映红“振兴路”

◆通讯员 任天能 蒋德玉 刘 丽

“大家看,苹果在阳光的照耀下,糖心愈发透亮。像这样完全成熟的苹果,甜脆可口。”刚结束直播培训的曾永坤,迫不及待地在家中开启了直播,推广自家的苹果。他手持一个红彤彤的晚熟苹果,切成两半,向客户展示苹果内部的糖心模样。

曾永坤是昭阳区旧圃镇大村村七组的果农,家中种植了4亩苹果,年产量稳定在1.5万公斤左右。随着晚熟苹果“红富士”的大量上市,他家的苹果已售出1万公斤。曾永坤掌握直播技巧后,销售量显著增长,单日最高销售额达到80件。接单后,他迅速安排人员将一件件苹果送至本村物流点,确保新鲜苹果快速送达客户手中。

走进大村村的中通物流营业厅,文洪消正在电脑上忙碌地处理物流业务。他告诉笔者:“这段时间,每天的发货量大约在1800件,最多的时候可达2600件。”

圆通速递大村小梁子分部同样繁忙,每天都有载满苹果的卡车运出。大村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内,正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承担了大量苹果的网络销售与运输任务,每日苹果出货量以吨计。

在一个仓库里,20多名工人正在为苹果分级、套袋、装箱、装车,准备将一批苹果销往越南。收购商黄志全来自丽江,他说:“今年9月是我第一次到大村村收购苹果,现已收购了100多万公斤,主要销往越南。朋友说大村村的苹果品质好,推荐我来这里收购。事实证明,这里的苹果品质确实卓越。”

今年,果农李朝胜家的苹果全部被销售商收购并发往越南,从未遇到滞销问题。他说:“今年,我家的苹果都直接卖给收购商,省去了四处发货的麻烦。闲暇时,我帮销售商打包苹果,还能领取一份工资。同时,我还在村里组织人手帮收购商进行苹果的分级、包装等工作,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务工机会。销售旺季时,每天需要三四十人,每人每天工资约140元,为本村群众增添了一份可观的额外收入。”

大村村苹果品质好,是吸引众多收购商的关键因素。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苹果个大、味甜、色泽鲜艳、脆爽多汁的特点。为保持并提升苹果品质,大村村持续优化种植技术,从果园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水分管理,到采摘后的储存与养护,每一个环节都遵循严格的科学标准。技术指导员通过细致教学、全程跟进,确保每位果农都能掌握先进技术,实现果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让每个苹果都蕴含着自然的馈赠与科技的力量。

村民李朝顺家不仅设有苹果快递点,他还是远近闻名的技术指导员。除了管好自家果园外,他还应其他果农之邀,到其他果农家的果园进行指导。此外,在市、区相关部门的推荐下,李朝顺还前往四川、贵州等地传授苹果种植技术。

产业因人才而繁荣,人才因产业而成长,产业与人才共同推动大村村的乡村振兴。李朝顺表示:“这些年,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定期派专家对我们进行培训,再由我们指导群众,为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从事技术指导20多年的李朝顺认为,科技赋能效果显著,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今年苹果亩产值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据大村村党委书记雷正忠介绍,苹果产业是大村村的主导产业,带动了群众致富。大村村拥有7500亩苹果,其中晚熟苹果4000余亩,年产量1875万公斤,产值超过1.05亿元。目前,村内有8家快递点和12家电商销售点。高原特色苹果产业已成为群众的“金疙瘩”,是推动大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村村有160户村民的600亩老果园,经过标准化技术改造,苹果品质和亩产值大幅提升。大村村的苹果原本就以天然、原生态著称,提质增效后,品质更佳,口感更优。因此,大村村于2019年被纳入昭阳区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大村村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充分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村党委与合作社合作共赢,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组共建”模式,做大做强苹果产业,让“一村一品”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