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让城市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借助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机遇,巧家县以“一城三镇”城市空间规划为引领,推动移民搬迁安置与湖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续写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篇章。目前,巧家县城建成区扩大了2倍,城镇人口增加了5万人。
山水绥江,风景如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66平方米。漫步绥江县城临湖体育公园,远山薄雾升腾,岸边绿植葱茏,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市民三五成群享受金沙江畔的慢生活。“公园就在家门口,在这里休闲锻炼、赏花观景,心情愉悦舒畅,幸福感满满。”市民李梅说。
扩港、建园、退城,水富市“港园城”融合发展谱新篇。围绕“一区一港四组团”城市空间布局,水富市加快补齐城市短板,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有效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今年1月,水富市入选全省首批10个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之一。
截至目前,昭通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4个、省级卫生城市11个、省级文明城市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片,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14处。
特色城镇魅力彰显
走进革命老区威信县扎西红色小镇,红军街、红军井、扎西会议会址,一处处承载红色历史记忆的城市老场景成为热门打卡点;廊亭、水车、客栈、乡愁书院,一个个记得住乡愁的城市景观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威信县以红军长征经过的扎西镇老街为主体,整合周边的扎西会议会址、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等资源,倾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小镇,推动县城老街区变成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全省红色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扎西红色小镇自2020年全面竣工以来,示范带动全县打造“三园五馆两道”红色教育矩阵,联动打造11个精品“红军村”,助推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154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威信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红色文旅品牌效应的引领下,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山居民小组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红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带动69户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今年以来,庄子上居民小组集体经济收益5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20万元。”石坎社区党总支书记武绍俊说。
古道古风古韵悠扬,美食美景美美与共。在古色古香的盐津县豆沙镇,“一目三千年、五道过雄关”的厚重文化,助力集镇创成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加之系列盐津美食飘香,吸引大批中外游客观光、体验、游学打卡,续写着南丝绸之路上古道雄关新的篇章。
在盐津县老城区盐井镇,吊脚楼民居沿关河两岸分布,最窄处不足30米,最宽处仅有300米,被称为“中国最窄的县城”。通过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后的老县城色彩斑斓,“一线”特色县城频频登上热搜,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
特色城镇魅力彰显,文旅融合再谱新篇。如今,昭通中心城区苹果新城、文化名城、高原水城、避暑秋城品牌效应彰显,“金沙江畔、水韵巧家”“多彩盐津、一线网红”“红色扎西、文化名城”等城市形象更加鲜活。今年夏季,日均在昭通避暑旅居游客达2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