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12月10日

让城市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昭通市做好“产城人”文章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北正街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迟家大院、陕西会馆、广东会馆、李氏支祠修缮竣工,昭通古城焕发新风采;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游人如织,乌蒙水乡公园城市会客厅廊桥绘新景,利济河生态空间成为昭通中心城区“后花园”。

绥江县绿美县城风景如画,巧家县湖滨城市“山、水、城、人”和谐相融,盐津“一线网红”县城频登热搜榜,一座座美丽县城更加舒适宜居。扎西红色小镇引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龙头山特色集镇成为美丽宜居新家园,一个个特色城镇魅力日益凸显。

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昭通市扎实做好“产、城、人”3篇文章,做大中心城市和镇雄县城,做美金沙江沿岸县城,做优一批特色城镇和完整社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带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城镇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城镇化,让广大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中心城市颜值刷新

冬日暖阳下,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昭通古城行人熙熙攘攘,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陡街商贸繁荣,北正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悠扬,修缮完工的迟家大院、广东会馆、陕西会馆成为热门打卡地,藏在老街老巷间的赵家凉粉、榴花馆昭通特色菜等门店食客络绎不绝。

去年以来,昭通市全面启动古城保护提升工程,既留住古城烟火气,又展现城市老场景,加之系列文化活动精彩上演,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观光游览。“今年春节期间,昭通古城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昭阳区文旅局负责人说。

围绕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标,昭通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保护后利用,加快实施一个地下综合管网、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三大核心片区、四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1234”工程,推动昭通古城的更新与复兴。

作为“昭阳八景”之一的元宝山公园,古树滇朴枝繁叶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街之隔的元宝山体育馆则是市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通过推进城市体育公园建设,以人行天桥连通公园、河道、体育馆,实现和谐相融,书吧、商超、文化馆、运动馆、生态步道拓展市民运动休闲空间。

在乌蒙水乡片区,昭通市以利济河为轴线打造城市会客厅,5个节点公园、4.1公里环形步道、多座跨河廊桥,规划建设6座医疗机构、8所公办学校、16座购物商场及若干公共服务设施,可惠及周边20余万市民。

“高原水城”呼之欲出。在昭通市中心城区,利济河、秃尾河、窑湾河穿城而过,随着润“昭”引水、美丽河道等工程深入实施,3条纵向河流生态带、7条横向绿化廊道、30个城市节点公园组成的“三带七廊三十园”绿美空间,完善了城市功能,刷新了城市颜值。

如今,昭鲁大道改造提升项目完工,大关靖安片区城市滨河公园面貌一新,为昭鲁一体化“4+2”发展格局增添新助力,推动昭阳、鲁甸、大关“一城三区”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在镇雄县南部新区,一个个大项目拓展城市新空间,在大山深处崛起的以勒“陆港新城”,产城融合展现新气象。

美丽县城舒适宜居

初冬时节,金沙江畔的巧家县城温暖如春,远方青山连绵、江面碧波荡漾、高楼拔地而起,滨江大道及18公里湖滨生态廊道风光旖旎,江畔房车营地吸引上千辆房车旅行者纷至沓来,“山、水、城、人”相互交融的高峡平湖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巧家山川如画,江河如诗,让人一见倾心。”在近日举行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冬游云南 旅居云南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山东济南的房车旅行者蒋雪分享了旅居巧家的美好生活,“县城干净整洁、鲜花盛开,房车营地依山傍水、设施齐全,像住在画里一样”。

滨江休闲运动生态廊道是巧家市民和旅居游客的打卡地。暖阳当头,江风拂面,绿植葱茏,一株株红色、粉色的三角梅美丽绽放,江边的彩色步道、生态空间、休闲驿站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三步一风景、五步一游园”的规划图变成了实景图。

下转第2版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廷尧 沈 迅

雍明虹 马 喆 刘宇丹 赵丽槐 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