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特色产区之一,出产的苹果具有早熟优势明显、果实着色艳丽、果肉细腻甜脆、风味浓郁等特点,被国内外中高端消费者所认可,早、中熟品种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销售价格全国领先,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二,苹果产业成为云南温凉地区富民增收的代表性支柱产业。
在云南苹果的发展历程中,科技的作用不可或缺。省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等一批产学研机构通过协同攻关,推动了云南苹果的品质提升和效益增长。但随着品种老化、栽培模式落后、经营分散、加工物流不足等产业短板的凸显,云南亟须扬长避短,依托科技发展适度规模的精致果业,让苹果既有颜值更有价值,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销多元 助农增收的“致富果”
华硕、红露、秦脆、瑞雪……入秋以来,云南各地早、中、晚熟苹果陆续上市,其特有的熟期早、着色艳、肉质脆、风味浓等特点被国内外中高端消费者所认可,产品远销以上海、广州为核心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南亚、东南亚等国内外中高端市场。
滇东北的昭通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半城苹果满城香”是当地苹果产业兴旺发展的写照。目前,“昭通苹果”已成为我国果品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屡次获评中国苹果产业“区域品牌”榜样并入选中国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昭阳红”“嘎嘣脆”“满园鲜”等企业品牌进入2021年云南“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昭通苹果”品牌连续4年入选云南省“10大名果”。
滇西北的宁蒗彝族自治县,“糖心苹果”声名远扬,市场价格较普通苹果每公斤高2.1—3.6元,不仅帮助果农实现户均增收1.2万—1.6万元,也让本土化的“2700”苹果品牌成为市场新宠。该县建立的2000余亩“苹果+绿肥+养蜂”综合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家林草局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科技部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有力促进了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让3万余名群众稳定脱贫,实现了企业增收、普通群众致富、贫困人口脱贫、集体经济壮大的‘四赢’目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昭通超越公司董事长温连庆谈起公司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尤为激动。
下转第2版
◆云南日报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