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郑棋算得上水利系统的老兵。
25年的水文地质工作实践和对水文勘测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积累,练就了王郑棋扎实的水文专业学识功底。对于昭通市首届水文勘测技能竞赛,他很期待,认为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此次竞赛,像我这样年长的有6人。我认为学习是不分年龄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技术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年轻人是水利事业未来的精英,各方面都很有优势,希望他们继续发扬水利人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
王郑棋现就职于昭阳区水务局,水库、渠道勘测设计及施工管理和农村饮水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是他的日常工作。他凭着20多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评价、防洪影响评价等项目时充分发挥了作用。
“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为基层老百姓服务。”20年前,王郑棋主要在乡镇基层负责农村饮水工程,那几年也是他最有感触的几年。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区位优势,孕育了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的自然景观,也造就了人在高处、水在低处的农村供水现状。为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问题,王郑棋与同事们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大关县靖安镇大坪子(原隶属于昭阳区后划归大关县管辖)垂直高差达800余米,我们通过两级取水,建成了村民抗旱应急供水工程,解决了当地1900多人多年饮水困难的难题;昭阳区大寨子乡有一个村庄,村民多年靠天吃水,我们通过打深井解决了700余人饮水困难。”王郑棋回忆道。
现在,王郑棋更多的是参与昭通的各项水利工程项目的勘测、管理,如“润昭”引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在勘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每一份设计报告都字斟句酌,每一组数据都有理有据,每一张图纸都三审后再汇审。野外勘探的同事们不畏酷暑、蚊虫叮咬,而在单位做设计的同事,为了能及时提交设计成果,经常加班到深夜……”王郑棋说。
记者 唐龙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