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11月18日

上接第1版《再渡赤水访传奇》

如今,云贵川三省为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立法,首创“共同决定+条例”的立法模式,实现区域立法从“联动”到“共立”的跃升,昭通、毕节、遵义、泸州建立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开启三省共护赤水河的新局面。

率先实施“十年禁渔”,探索实行横向生态补偿,全面拆除小水电站,联合开展保护宣讲活动……三省共护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发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日前,科研机构又在赤水河昭通段监测到消失多年的伦氏孟加拉鲮和花䱻两种珍稀鱼类,其中伦氏孟加拉鲮为近20年来首次发现。

近年来,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为Ⅱ类,流域保护治理成效明显。监测显示,鳗鲡等消失多年的鱼类在赤水河重现,胭脂鱼、红唇薄鳅等鱼类发现频率持续提高。

漫步赤水河畔,只见青山连绵、绿树成荫,河水蜿蜒流向远方。水鸟出没、鱼翔浅底,浑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产业振兴

贵州遵义市茅台镇,赤水河畔美酒飘香。

悠扬的乐曲响起,今年10月11日,茅台集团举行“茅台酒节”,茅台工艺互动体验和非遗集市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消费者。

近年来,遵义市着力将赤水河谷打造成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和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赤水河沿岸分布着茅台、郎酒等白酒龙头企业,形成了庞大的白酒产业集群。

不仅白酒产业,赤水河流域其他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

杀青、破篾、编织……在遵义赤水市大同镇,一根普通的竹子,在“赤水竹编”传承人、产业带头人杨昌芹手中,经过20多道工序变成花瓶、茶壶等精美的竹编艺术品,价值可达几百元甚至上万元。

赤水市拥有连片竹林13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5%。当地围绕竹子做“文章”,产品远销海内外,2023年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81.3亿元。“赤水人的衣、食、住、行,处处有‘竹’迹。”杨昌芹说,“现在,‘小竹子’已经变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四川叙永县围绕赤水河流域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目前甜橙、桃子、凤凰李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年产量超8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

在云南威信县水田镇龙洞村湾头村民小组,独特的自然峡谷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个曾经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在脱贫攻坚中着力打造“崖上石寨”旅游项目,改变了山村的命运。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全靠人背马驮。现在路通了,我们把闲置的房屋做成民宿、酒吧、咖啡厅,吃上了‘旅游饭’。”村民郑祖忠说。

水田镇党委书记王灵介绍,以前影响群众出行的“大山”变成了群众稳定增收的“靠山”。去年龙洞村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近两年村集体收入逾50万元,全村分红34万余元。

如今的赤水河畔,产业崛起、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