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申丽琴 文/图
时下,正是种植芍药的黄金时节。11月12日,笔者走进威信县凤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芍药种植基地,只见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松土、起垄、撒粪等,开展各项前期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甫文在一旁耐心地进行指导:“线不要歪哦,要直着拉。大家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
李甫文是土生土长的威信县麟凤镇人,多年来一直在昆明做鲜花生意。2018年,他萌生了返乡种植花类中药材的想法。从事鲜花生意的他,深知芍药的价值,于是,种植芍药成为他创业的第一步。“芍药全身都是宝,它的根可入药,花朵的观赏价值也非常高。”李甫文说道。
2019年10月,李甫文返乡,开始在麟凤镇麟凤社区木鱼包村民小组试种芍药。麟凤镇海拔适中,气候适宜,土壤疏松肥沃,为芍药的种植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条件,李甫文试种的芍药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种植初期,遇到荒地,李甫文要自费请挖掘机开荒;遇到不愿意出租土地的农户,要亲自上门商量租地事宜,用实际行动消除大家的顾虑。慢慢地,他获得越来越多农户的支持。“我们1亩地撒13吨肥料,大家看到我们真干实干,土地越来越肥沃,便主动出租土地给我们。”李甫文笑着说。
如何控制采花率?选择什么种植方法?株距多少最合适……经过探索,积累了足够的种植经验后,2023年,李甫文正式发展芍药产业。截至目前,李甫文的芍药种植基地已覆盖麟凤镇金竹村、金凤村、木鱼包村,共700余亩。
然而,在李甫文看来,一花独放不是春,以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让大家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他发展花类中药材种植业的初衷。2024年2月,李甫文带头成立了威信县凤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7月又成立了云南聚益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芍药产业。
“有些农户没钱,我们可以先提供种苗,不懂技术,我们就把技术送到地里。”李甫文说道,“我的理想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把外出打工的人都吸引回来。”
种植规模扩大后,李甫文的基地可长期吸纳100余名群众务工,今年61岁的李大渊便是受益者之一。“芍药花栽在家门口,环境变美了,我每个月还可以挣3000多元钱,钱包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了。”李大渊高兴地说道。
不仅如此,在壮大产业的同时,李甫文还在麟凤镇东凤小区(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置了工作车间,就近为群众提供分样、测苗、分苗等工作岗位。2024年,该车间被威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威信县就业帮扶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