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11月14日

金沙江畔 “甜蜜产业”乘风而起

◆记者 文泽梅

位于金沙江南岸的永善县,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孕育出四季果香。近年来,永善县坚持“以特制胜”思路,大力发展以枇杷、柑橘为主的坝区“甜蜜产业”,大力推进金沙江优质特色水果示范带建设。

11月6日至7日,记者走进永善县,见证“甜蜜产业”在金沙江畔的崛起。

党建引领产业旺

站在“桔园”特色农业庄园高处俯瞰,云雾缭绕于群峰之间,成片的白桔树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白桔的清香。“桔园”特色农业庄园位于黄华镇金寨村大茅坡,占地760亩,年产值达900余万元。昔日的茅坡荒山如今变成了金山银山,带富了一方群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华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黄华桔园党支部,统筹资源发展特色水果产业。2016年,投资1970万元建设机耕道、采摘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随后,引进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驻园区进行种植与经营管理,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带动全村574户农户种植白桔,户均增收10500元,金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6800元增长到2023年的15526元。

“桔园”特色农业庄园是永善县发展“甜蜜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善县依托当地立体气候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强县,突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在码口、大兴等南部海拔1500米以下和青胜、桧溪等北部海拔1200以下区域发展水果产业,构建枇杷产业“一业精”,脐橙、白桔等“多业兴”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永善县发展特色水果19.5万亩,投产13万亩,产量13万吨,产值10.3亿元。其中枇杷8.5万亩、柑橘6.3万亩、猕猴桃0.5万亩、蓝莓0.5万亩,桃、李、梨等其他水果3.7万亩。

人才赋能强支撑

立冬时节,烟雨蒙蒙。在黄华镇金寨村种植大户任朝富的121.81亩白桔园里,青中带黄的白桔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任朝富沿着机耕道查看白桔的长势。看到枝头上硕果累累,他放下心来。任朝富种植白桔已经有7年,去年产量18万公斤,收入300多万元。

“要有好收成,管护很重要。从疏花疏果到病虫害防治,一样都不能少……”说起种植技术,任朝富滔滔不绝。从对农业技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种植能手,任朝富感叹:“多亏了农技专家的指导。”

为了解决“发展无人领、产业无人带”的困境,黄华镇依托科技特派团和“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邀请省市县农科专家、“田秀才”“土专家”等,构建“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服务模式,将专家“请进来”进行集中培训及现场教学;派“头雁”“走出去”观摩学习,编制《柑橘种植管护技术指南》发放给群众,最终将21名党员培育成白桔种植技术骨干,71名种植大户培育成“新农人”。同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白桔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管理、矮砧回形等技术。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支撑。近年来,永善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水果乡土人才。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强引擎” 。

农文旅融合“绽放”新活力

当前,在黄华镇的沿江乡村,1.8万亩枇杷林铺满山坡,染绿家园。

据了解,黄华镇已建成金寨村杨家湾、燕子岩和朝阳社区刘家湾水果基地3万亩。“农文旅融合势在必行。”谈及未来发展方向,黄华镇党委书记韩维树说,“我们将依托桔园、枇杷园、高峡平湖风光、非遗文化等资源,发展采摘体验、观光旅游、康养旅居等消费业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5月18日,云南·永善第四届“乌蒙金沙·佳果天成”枇杷文化旅游节在永兴街道玉笋枇杷园举行开园仪式。八方宾客齐聚,吃枇杷,赏美景,品美食,感受枇杷文化的独特魅力。永善县以枇杷产业为核心,按成熟时间先后,把枇杷产业系列活动分为三场,由码口镇、大兴镇、永兴街道轮流举办,并正式发布“永善枇杷”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永善枇杷”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仅是枇杷产业,永善县还规划在溪洛渡街道打造李家湾千亩桃李农旅观光示范园、白沙千亩“醉美梨乡”、新拉千亩“蓝莓海洋”;在永兴街道打造明子千亩“水果王国”;在桧溪镇打造千亩葡萄优质示范园;在永兴、桧溪、细沙、青胜4个乡镇打造4个千亩猕猴桃示范基地。

如今的永善,正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生态“颜值”变文旅“产值”,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