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没有听说过马楠山上的半细毛羊,但你一定听说过马楠苗族彝族乡曾经的贫困程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的贫困人口比例达到91.6%。这里以其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偏远的区位,成为基本丧失人类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区域,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迁出地。1997年,云南省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永善县马楠乡就是云南省第一个跨地州转移的迁出地。
2017年10月31日,昆明作家段瑞秋在《昭通日报》“阅读昭通·群山”专栏发表《时间漂荡》。她在文章中写了到昭通的几次经历。其中一次是1994年,当时作为记者的她到永善县马楠乡采访。她在笔记本上,登记了村民王美秀家的所有财产:“破边铁锅两口,大小铝锅3口,搪瓷盆3个,铝壶一把,石磨一盘,缺口饭碗7个,小木凳4个,长凳一条,破旧棉絮两床(无床、无桌子),还有小马一匹,生猪两头,羊10只。屋角摆放着全家当季的食物——洋芋一堆。”文章里还写道:“马楠乡有6个行政村,3个划为特困,另外3个为贫困。1993年,人均口粮167斤、纯收入86元。这里,断粮最久的农户竟有8个月靠救济粮和野菜度日……”
时间转瞬即逝。30年后,2024年9月10日,我们来到马楠乡。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云上草原”已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民居已经全部改造完毕,黄色墙壁的小楼、洁净的街道、充满民族风情的服饰让人赏心悦目。徜徉集镇,凉风拂面,清新怡人。
马楠的草原和云海美得出奇,近2万亩的草场,绿草如茵,羊群涌动。微风吹拂,草场上泛起阵阵绿色的涟漪。蓝天高远,白云朵朵……让人联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诗句。我们刚来不久,便感受到了马楠云海的变化多端: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云絮漫漫,有时风起云涌,有时薄纱拂面,有时在山脚涌动,有时漫过山腰,直逼山顶……动静结合的草甸和风云,使得马楠宛如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人间仙境。
马楠历史久远。据说,马楠旧时盛产楠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有个名叫袁英亮的外地人搬来此地居住,因开一马店,用木桩拦马而得名“马栏”,后又以谐音雅化成“马楠”。
永善县马楠乡作为云南半细毛羊培育基地,迄今为止,也是发展云南半细毛羊养殖规模最大的地方。
高坎子村民小组曾大明开的羊肉汤锅店,就在路边。我们走进店里时,他正在接待客人。“这段时间,店里的生意很好,从四川、重庆等地来的游客多,大多都是自驾游,来了就爱吃羊汤锅,高峰时期每天有10多桌客人呢。”曾大明的店不仅经营羊汤锅,还做烤全羊。据他介绍,烤全羊需要提前腌制。“半细毛羊肉用来加工烤全羊最好了,油润、鲜嫩、没有膻味。而山羊油脂少,容易烤煳,一般不采用。”
曾大明自家喂养了300多只云南半细毛羊,他店内加工的羊肉,都是自家新鲜宰杀的。“几十年了,马楠村家家户户养羊,养羊的收入就是我们的主要收入。”他说。
多年来,靠着养殖科研人员培育的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马楠乡未搬迁群众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2012年,以马楠乡为主的永善县半细毛羊养殖区域总面积已发展到54666公顷,半细毛羊年存栏量达到5.8万只;2015年,已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入社群众216人,入股草山3万亩,入股半细毛羊1590只;2016年,13个半细毛羊专业合作社有能繁母羊4500只,新增羔羊3900只;2017年,存栏半细毛羊2.85万只;2018年,存栏半细毛羊2.88万只;2019年,存栏半细毛羊3.3万只;2020年,存栏半细毛羊3.84万只;2021年,存栏半细毛羊4.73万只;2022年,存栏半细毛羊5.14万只;2023年,存栏半细毛羊5.7万只,出栏4.74万只。
李祥元是马楠村高坎子村民小组组长,他从七八岁就开始上山放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羊经验。“太阳晒着的草场,草长得好,羊吃了这些草,长得快,不易生病。阴山的草,羊儿吃了会拉肚子。五六月份,要把羊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如果放到山窝窝里去,它们很容易热起肺病来。每年都要用癞药给羊儿洗澡,不然会得皮肤病。平常,这些跌打损伤的草药我们都是自备的,如果羊摔伤了,给它舂草药包上,很快就好了。有生双胞胎、三胞胎的母羊,我们就留着,因为第二年有很大的概率生双胞胎或三胞胎。我去年养的羊,有29只生了双胞胎。冬天,要给羊圈垫厚一些,不然羊儿会感冒。小心伺候这些羊,一个一个就会长得圆滚滚的,看着让人喜欢得很呢……”李祥元的“养羊经”一套接着一套。
李祥元爱他的羊,因为羊是他全部的希望。
李祥元的300多只羊,是以技术、草场入股到云南深山农牧林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山农牧林公司”)喂养的。喂养的。具体合作的方式是这家公司把羔羊交到李祥元手上,李祥元负责把羊养大、育肥。当年售出的羊,公司和李祥元分别以2:8的比例进行分成。2023年,李祥元从公司分红14万元。他认为这样的方式非常好,风险大大降低。公司负责销售,他一心一意把羊养好,这正是他擅长做的事情。在马楠乡,和这家公司产生利益联结的农户总共有587户。其中,小部分是以利益分成的方式合作,大部分是以股金分红的方式合作。
杨志贤是深山农牧林公司的董事长,他2015年开始投资养殖业,一路走来,已有近10年的光阴。
“我在家里排行老七,家里兄弟姐妹多、负担重,所以我很早就出来打工、创业,直到现在。”杨志贤是永善县溪洛渡街道桐堡村人。1991年,他初中毕业,就到昆明学习机电维修。两年后,因为亲戚引荐,他到了楚雄牟定铜矿厂上班。1994年底,杨志贤到大理州祥云县开店搞机电维修。1999年开始,他搬到大理永平县城开店搞大型机电维修,并参与到楚大高速公路、楚大铁路建设的卷扬机等大型电器维修中来,还购买了皮卡车、东风货车等,加入了工程建设。
2003年,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建设,杨志贤回到家乡参与水电站建设。他成立了永善县金沙江机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大件吊装、运输等业务。他的公司有50余人,购置了大量挖掘机、压路机、拖车等设备。10多年来,在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中都承揽了部分业务。2013年,他在昆明成立了云南博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接近尾声,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减少,杨志贤开始思考转型发展的事。
“我的父亲是搞畜牧兽医工作的,我自己也觉得牛羊肉吃起来有风味,从小就爱吃,所以对畜牧养殖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考虑到农业发展比较有前景,2015年,我决定转型投资畜牧养殖……”杨志贤说。
2015年5月,杨志贤注册成立深山农牧林公司。同年,他到新拉村花秋社区流转1200亩草场,建设了占地48亩的基地,修建圈舍1.48万平方米,喂养了近300头西门塔尔牛。他还建设了生产用房2000多平方米,建设办公用房400多平方米。为了方便处理牛羊粪便,他建设了大型的沼气池。为了消耗沼气,他又建设了日产1000公斤的酿酒设施。为了实现自繁自养,从而降低成本,杨志贤又到马楠乡流转草场1.4万亩,再建一个基地,喂养了近300头母牛和犊牛。
我们来到杨志贤的养殖基地时,牛羊已经放到草山上去了。偌大的草山上,分散着三三两两的牛羊,一个个已经吃得肚子圆圆。
杨志贤说:“草场好的地方我们就放牛,坡大的地方就放半细毛羊。牛是由固定的工人饲养,羊全是与农户分成合作喂养。农户不提供草场的,按三七进行分成,我占三成,农户占七成。农户提供草场的按二八分成,我占二成,农户占八成。还有的农户是固定分红的。2023年,580户脱贫户每户分得800元。”
“今年牛价下跌,明年可能会缩减牛的养殖规模,扩大半细毛羊的养殖规模。羊的销量大,市场行情好一些。”虽然养殖风险大,但杨志贤对半细毛羊养殖产业仍然充满信心。“我们的羊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全放养的,品质好,外地客户喜欢,不愁销路。”
“在永善,目前半细毛羊养殖产业非常受群众欢迎,特别是高寒山区群众,多年来,半细毛羊已经成为他们增收的重要途径,所以喂养意愿非常强烈。但是养羊的数量增加了,我们的草场面积并没有增加,冬季必须添加精料喂养才行。”杨志贤说。
“经过时间验证,半细毛羊养殖是一项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收益效果很好。多年来,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大面积改良草场,基本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要切实优化管理,提升效果。牧民可以考虑自己种植饲料地,自己购买草籽来播撒,增加草场面积,以实现更好的收益。”说到突破永善半细毛羊产业发展瓶颈的方法,永善县畜牧站站长廖锡鸿这样说。
“目前来说,羊毛收购价格低迷,2023年羊毛产量实现153吨,但效益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今年,随着避暑游客的到来,马楠、桃山,茂林等地的群众以代加工的方式将羊毛被进行售卖,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廖锡鸿说道。
在马楠村高坎子村民小组冉家飞的家里,陈列着一些羊毛被。“家里养了100多只毛羊,去年卖了六七十只,看着剪下来的羊毛变不成现钱可惜了,我尝试洗了请县城家纺厂代加工。代加工费173元钱一床,加上剪羊毛和洗羊毛的成本,我卖660元一床。今年,四川、重庆的游客买了一些,只剩下这几床了,游客回去以后推荐给亲友,好几个新加了我的微信,让我邮寄过去。过几天我还要送羊毛去再加工一些。卖羊毛被比卖羊毛划算多了,羊毛只卖6元1斤。”冉金飞高兴地说道。除了卖羊和羊毛被,冉金飞和丈夫还在永善县永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马楠“云上草原”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上班。
“云上草原”景区总面积67.4平方公里,为科学合理开发,永善县紧紧围绕《永善县马楠乡马楠村旅游策划及专项规划(2017-2025)》,围绕“一核八区四村”布局,打造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湖泊度假、康体养生、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云上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景区规划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和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度假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设置特色商品购物区、非遗产品展厅、蜡染刺绣传习所等场所,不断优化景区游览路线,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接待服务水平。2023年苗族花山节,永善县共接待游客4.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00余万元。
在马楠村集镇上我们看到,牧民陶玉珍的苗族服饰店。“以前在景区里,生意还是挺好的。今年因为景区建设,我就搬到集镇上来了。集镇上的游客很集中,今年来避暑的游客挺多,他们来了都喜欢租我店里的服装穿着去拍照,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我家把房子也增建了两层,今后考虑做民宿……”
在这里,像陶玉珍家这样,家里养着羊兼搞旅游服务的人家不在少数。他们开超市、开民宿、开饭店、开特色小商品店,都在努力抓住景区旅游发展带来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者 吕 翼 刘静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