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10月31日

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花只有3种。

那不浓不淡,不及桂花芬芳,不及夜来香浓郁的金银花;那洁白如玉,素淡朴质,幽香扑鼻的栀子花;还有那总是萦绕在心头的桐花。

在前往永善溪洛渡街道新拉村的路上,山上的蕨苔已经长成了蕨草,这让原本打算去山坡上掐蕨苔的一群人倍感遗憾。纷飞的柳絮时不时向我们袭来,漫山遍野的扁竹兰开得正艳,紫白色、浅蓝色的花遍布在丛林的每一个角落。

忽然,听一人叫:“冻桐花!”瞬间勾起了我的思绪。

“冻桐花”,从小到大一直听身边的人说它的特别之处。每年三四月份,本来已经回暖的天气会突然降温,是“倒春寒”。桐花在这段时间里盛开凋谢!

“桐花,久违了!”我心里早已泛起阵阵涟漪。

记得,上小学的路边有一棵油桐树,永善人习惯性叫桐子树。都说人能一眼记住的东西,要么最在意,要么最美,要么最丑。我能记住桐子树,是因为这条路上,大概只有它最丑。

碗口粗的树干和直扯不上一丁点儿关系,树干上贴着皱皱巴巴的树皮,树皮像年久失修的墙体,活生生裂开了无数的口子,显得老态龙钟。

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棵奇丑无比的树,突然有一天,以它自己的方式惊艳到了我!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晨,我突然发现泥路上多了几朵花,有的桐花已被踩碎,和泥土混为一体,早已看不出它原来的模样,倒是落在路旁的花朵还保持着原本的模样。抬头一看,那桐树上早已开满密密匝匝的花,我突然发现,这花儿极美,白色的花瓣,有的带着淡淡的红晕,有的花蕊带着少许洋红,但不管是哪种红,配上花瓣纯粹的白,都有着情窦初开的羞涩,那点红让整朵花都生动起来。它们三五成群,朴素雅致,在风里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花香。

桐花掉落时不是一瓣一瓣随风飘落,而是毅然而然地选择整朵落下。花期不长的它,开放时盛大热烈,凋谢时洒脱豁达,自开自落、自怡自惬的桐花,让我刮目相看。

没开花时,我确实是有些瞧不上桐树,素朴得太过寒碜,可如今,那自高处落下的花朵,拨动了我初见这花儿时那隐微的心跳。

我大概是已经喜欢上它了!那便注定了,我和它的缘分,不仅于此!

长大一些后,母亲去地里干活会带上我。到了地里,我惊奇地发现对面那片山坡上好像洒满了白雪,母亲告诉我那全是桐花。来时走过的悬崖峭壁让我注意力高度集中,竟然没有发现那遍山的美景。

远望桐花,宛如白雪覆盖在山头;置身树下,抬头仰望,又如一片片白雪翻飞,似在云端,给人一种傲立众芳、俯视群花之感,这种遗世独立、孤芳清高的性子自古以来便很容易获得文人的共鸣。于是便有了“梅叶阴阴桃李尽,春光已到白桐花。”“绿锦堆中半团雪,千枫拥出一桐花。”等优美的诗句。母亲告诉我,这一地的桐花都是雄花,而留在枝头的,都是雌花,它们将结成桐子,等到桐子长大成熟,可以把桐子拿去卖钱。

桐花周围嫩绿色的叶子,仅孩童手掌般大小,由长长的枝条支撑着,像蒲扇,像爱心,这样“年少”的桐叶地上可见不着,只有仰望它的时候,才能一睹容颜。不久,这叶子便会长得宽大翠绿、光滑厚实,原本不起眼的桐子树,变成了一把大大的扇子。我常将这叶子卷起,用纤细的野草秆将桐树叶子固定成漏斗状,去装桑椹、覆盆子、地瓜或者舀泉水。永善人对于吃是颇有研究的,长辈们常把宽厚油亮的叶子摘下,将米粉团包裹起来放在锅里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米粉团便会变成糯软香甜的桐叶粑。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桐子由小变大。当然,对于小孩子来说,桐子的最大用途是制作扇子。那些年,夏天天气炎热,农村孩子买扇子是一种奢望,只能用废旧的书本制作成扇子。通常,将纸反复平行折叠后,两头对折,中间需用胶水固定。没有胶水时,桐子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要掐掉桐子皮的任意一处,桐子就会流出那黏浆,这是最好的“黏合剂”。当桐子由青变红,由红变紫时,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将其摘下拿去卖,一天挣个三五角,但在那个一角可以买到四五颗糖的年代,三五角对我来说已算巨资。虽然被泥土搞得灰头土脸,被枝丫弄得满身伤痕,但渴望发财的心是火热的,行走在悬崖峭壁的山坡上,什么枯枝烂叶,什么蚊虫蛇鼠也全然不顾。

后来,才发现桐树全身都是宝!儿时可能最爱的是桐子,细细想来,我对桐子的爱也是源于桐花,这便更加坚定了我对桐花的爱。

3年前,乘车经过黄华镇鲁溪村,远远地和桐花见过一面,它们就那样高傲地站在山腰,竟不想,那已经是我这些年来唯一一次见到它。它属于乡野,这些年,我不曾在任何一座城市见过它!

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今年,我回老家特意到悬崖峭壁转了一圈,试图寻找它的身影,可惜的是那片“白雪”早已没有踪迹,没能享受到桐花雨落在身上的酣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看一次那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