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雷书记,您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是什么促成大关县把筇竹产业定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的?
雷楚英:把筇竹产业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载体,定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打造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从生物资源特性来看,大关县独特的区域气候孕育了特有的筇竹资源。大关县位于乌蒙山区“昭通湿度线”以北,受印度洋北上暖湿气流与云贵高原南下干冷气流“一冷一暖、一干一湿”交汇影响,孕育了筇竹这一“中国独有、大关独大”的稀缺性资源。二是从市场竞争力来看,筇竹笋材兼优,成为产业突围首选。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珍稀濒危竹种,其笋具有“高钙、高蛋白、高纤维,低糖、低脂”等特点,有“笋中之冠”的美称;竹竿韧性好、硬度强、竹节鼓凸,极具工艺价值,有“竹中之王”的美誉,正积极申报“国竹”。5年来,我们全力实施“100万亩筇竹+50万亩黄柏”生态产业化工程,到2023年底,全县筇竹面积发展到102万亩,综合产值达20.8亿元,受益群众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5%。
记者:请您谈一谈,在培育壮大筇竹产业的过程中,大关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雷楚英:首先,造林组织化,采用“村党总支+专业施工队”模式,标准化、规模化快速推进基地建设;其次,贷款组织化,开发“筇竹贷”注入村集体经济,以竹笋期货作为质押发放贷款,对县内收购大户实行多户联保授信贷款,解决收购竹笋资金不足的问题;再次,收笋组织化,采取“村党总支+村集体公司”模式,2020年起实行每斤5元兜底价收笋,使笋价从2019年的每斤2.5元逐年攀升到现在的每斤7.5元,用笋价激发了群众种植筇竹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政策上抢抓退耕还林和脱贫攻坚期间大量资金支持基地建设的机遇;在行政上实施聚焦战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筇竹产业;在品种上强化筇竹原产地保护,把好种源关,落实育苗、种植、采收、加工等闭环管理;在品牌上瞄准“中国竹笋最优”目标,已认证有机筇竹笋基地45万亩,注册“乌蒙源生·至尊筇竹”区域公共品牌,“大关筇竹笋”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24年品牌价值达15.07亿元。
记者:人们都说筇竹全身是宝,效益十分可观。请您谈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雷楚英:从经济效益看,竹笋、竹材、黄柏收益每亩约1万元;从生态效益看,碳汇交易价格每亩400元,且竹林涵养水源、保土增肥,百万亩筇竹构成了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社会效益看,按1人管护10亩竹林计算,可解决10万人的就业问题,推动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就业,解决“一老一小”等社会问题,对于促进群众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
(大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楸钰)